来源:中国金融网 作者:要雪梅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7日
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每年级别最高的经济工作会议,也是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定调第二年宏观经济政策最权威的风向标。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临近,货币政策是否转向以及如何调整颇受关注。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贸易研究所所长张燕生表示,如何实现经济刺激计划的“软着陆”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是当前关注的焦点。在他看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最糟糕的时候都过去了。”
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也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为明年政策温和定调。他在研究报告中指出,眼下决策层对明年的增长前景依然保持谨慎,对正在实行的扩张政策反应是倾向于迟和慢(退出)。因此,本次会议的基本旋律应是“维持稳定增长,维持政策持续性,刺激内需及提高结构转变”。
但是,刺激政策何时退出、如何退出,现在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不过此前曾有多位专家提及,刺激政策即使退出,也会是逐步的。
其实,随着经济的回升,政策已经出现缩量的趋势。如新增贷款,今年10月份总额就从9月份的5167亿元大幅下降至2530亿元,这预示外松内紧的调控已经开始。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中国央行已经连续七周在公开市场收紧流动性。报道称,基于对通胀预期的管理以及对市场流动性的控制,央行已开始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收缩货币。在六周的时间里,总计回笼资金6630亿元。专家认为,央行近期连续的净回笼操作,显示了央行操作基调的适度微调。扩张型政策转向只是个时间问题。
事实上,就国际环境来说,目前澳大利亚、挪威一些国家已经对货币政策进行调整,而越南25日宣布重启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1个百分点,成为亚洲第一个加息的经济体。中国的货币政策适时作出调整,似乎也是大势所趋。
然而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明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会发生改变。“宏观政策将保持稳定,政府将维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韩立岩则表示,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太可能对之前的宏观政策进行大调。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亦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第一目标仍是巩固并扩大已取得的经济成果,因此,明年的货币政策不会有大的改变,但是会防范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
《瞭望》新闻周刊发文指出,当前还不是退出时机,明年二季度末可能是刺激政策退出的时间窗口,但退出也应微幅、逐步,避免对经济带来大的冲击。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认为,去年以来,刺激经济一揽子方案对我国经济回升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为巩固成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势必会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但不能忽视资产价格泡沫和潜在的通胀风险,随着经济的恢复性上升,扩张型政策很有可能会逐步缓和、弹性调节。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