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金融网 作者:张巨明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6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提出将“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此言一出,顿时被市场当作人民币升值的一个信号,并不断渲染和热炒。尽管相关部门及时给予了澄清,但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猜想并未完全平息。
今年3月份以来,随着美元汇率的下跌,督促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不断涌现。面对金融危机下的经济不景气,美国等发达国家认为,全球经济失衡导致了美国大规模经常项目收支逆差,美元大量流入实现经常收支顺差的中国。流入中国的这些资金又通过买入美元债券等形式重新流回美国金融市场,从而在美国引发了房地产泡沫。
近期,国际市场上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更是风生水起。IMF主席卡恩再次提出人民币应尽快升值;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认为人民币有必要升值;日本副财务大臣野田佳彦表示人民币汇率应更加灵活;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更是公然在《纽约时报》上炮轰中国实施的是“可恶的货币政策”;另外,一些国家甚至将人民币疲软与全球经济失衡挂钩……
分析认为,市场炒作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包括:中国外汇储备已超过2万亿美元,而且还在继续增加;当前其他主要新兴经济体货币都在升值,而只有人民币汇率兑美元保持不变;中国经济回升更为强劲。
今年二季度,中国的外汇储备增加1778亿美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多增512亿美元;三季度增加1410亿美元,同比多增442亿美元,特别是9月份单月增加618亿美元,远高于当月贸易顺差130亿美元与实际使用外资78.99亿美元之和,其中409亿美元不明来源。9月份,中国虽小幅增持18亿美元美国国债,但仍为美国第一大债主。显然,美元资产价值缩水可以使债台高筑的美国“轻松”一些,因此美国敦促人民币尽快升值意图清晰可见。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认为,在当前形势下,鼓噪人民币升值不光别有用心,甚至可能危及世界经济复苏。人民币大幅升值可能打击中国出口,进而产生连锁反应,危及中国和世界经济复苏。
虽然人民币升值的言论甚嚣尘上,但即便在西方,被操弄的“人民币升值论”也并未获得广泛支持。美国《福布斯》网站和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日前分别发表文章,对“人民币升值论”进行了驳斥。《福布斯》的文章认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张不仅损害中国经济,也损害美国消费者利益以及整个世界经济复苏。《每日电讯报》网站的文章则更是批评了一些西方经济界人士对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进行片面指责,并认为中国按照自己的需要来调整汇率“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此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迈伦·斯科尔斯也指出,一旦人民币急剧升值,中国出口势必受到打击,外汇储备也可能缩水,因此处理人民币汇率问题时理当考虑中国切身利益,中国“不应为金融危机买单”。
事实上,这次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美元持续贬值。危机以来,美国一直采取“弱势美元”的政策,因此,美元的贬值也使得美元挂钩的人民币贬值。在美元与人民币的双重压力下,欧元、日元被动升值,这导致其竞争力下降,出口受影响。由于欧洲很难要求美元升值,于是将这种压力转移到事实上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一旦人民币升值,对欧洲国家的直接好处就是欧元竞争力上升,产品出口就会增加。
对此,何世红指出,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贬值很大程度上是美元持续走弱的原因在推动,当前世界最大的货币问题不是人民币币值被低估,而恰恰是美元贬值问题,美元贬值加剧了外界对美元的担忧,从而损害了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24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是在中欧领导人峰会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再次重申,中国将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通过完善浮动汇率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作用。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