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金融网 作者:汗青 子凡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6日
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无疑是眼下热议的焦点。这一年度内最高级别经济会议,将对当前形势做以准确判断,对明年的宏观调控实施部署,成为国内各界部署及调整工作的重要风向标。尽管目前会议时间尚未确定,但舆论的热度早已升温。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此间认为,宏观经济政策或将延续。
何世红说,在资产价格高企、通胀预期明显等现实因素的左右下,未来经济发展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势必会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而刚刚发布的中美峰会声明也表示,“双方注意到彼此强有力和及时的政策措施有助于遏制全球产出下降和稳定金融市场。双方同意延续现有举措以确保强健、可持续的全球经济复苏和金融体系。双方重申继续在宏观经济政策领域加强对话与合作……”由此推断,未来中国以保增长为主要目标的经济政策要延续,同时又要根据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对经济政策作适度调整。
专家普遍认为,保持明年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防止“资产泡沫”转化为“商品通胀”,一方面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为国内资产市场平稳运行营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管理好通胀预期,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也是政策应有之义。其中,关注资产价格、对流动性进行灵活有效管理将是重中之重。
此间有专家判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或将定调“调结构、扩内需和防通胀”三大主题。其中,“防通胀”问题成为争议的焦点。
有猜测认为,中央有可能把宏观调控重点从“管理好通胀预期”调整为“防通胀”,以防为主。理由是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今年后几个月,要把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从决策层的表述中,可以看到中央对通胀问题的重视以及对通胀风险的预判。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认为,管理好通胀预期的态度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尽管目前通胀预期很强,但抑制通胀的因素也很多,如秋粮丰收、产能过剩等,同时中央也在重视通胀问题。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的观点更为直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通胀问题上不会有任何动作。” 。她认为,通货膨胀的现实还没有来临,西方的主要货币政策基调也都没有变,中国不会有那么大的勇气先动,如果变,接下来的通胀压力可能会更大。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国内货币投放增长较快,消费和投资需求明显回升,加上人民币升值压力和依然高位运行的资产价格,使得通胀预期大大增加。
何世红认为,虽然目前学界对通胀的看法很不一致,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央行将在保持适度宽松基调的同时,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根据市场情况对流动性进行适度微调。
“其实应该更多关注‘调结构’的问题”。何世红说,从中国经济运行的现实看,结构问题十分突出,增长方式转型愈加迫切。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也认为:“现在国民经济已经进入企稳向好的局面,我们应更多地考虑抓住时机调整结构,促使我国经济尽可能快地从粗放型转为可持续的集约型状态。”
为优化产业结构,今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强调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抑制部分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提出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等新兴战略性产业。
温家宝总理日前指出,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是我们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既要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更要引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由此可见,在经济逐步回暖的情况下,“调结构”必将成为明年乃至今后经济工作重心,而“扩内需”似乎也是无可辩驳的主题,唯独“防通胀”似乎有待商榷。不过无论如何,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明年依然是关键的一年。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