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江西每年将有80万农民进城 购房需求不容小觑

来源: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1日

     根据江西省“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预期将达到54%,按年均1.7%的增长比例计算,每年将有近80万的农民进城。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购房需求,不容小觑。

    农民李细保进城购房

    李细保拿到购房合同后,很快就签好了字。他并没有多看手中的合同,文字上的东西他不太懂,反复地看过小区的环境,看过自己选中的房源,他觉得一切都很中意,“早日签订合同,房子才早日属于自己。”

    作为勤劳活跃的“70后”农民,李细保种过地、打过工,后来自己跑起了运输,日子在他手上过得芝麻开花节节高。几年前,洋气的三层小楼在老家拔地而起。楼上楼下,电视电话,孩子们提出要求后,李细保又特地买回一台电脑拉上了网线。

    应该是去年初开始,一个新愿望在李细保心里越来越强烈,“是时候进城买套房了”。李细保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表哥、小舅子、大姨子,都在城里有了房。大女儿就快大学毕业了,以后留在城里工作,正好可以住自己城里的房,小儿子眼看着也是十几二十岁的大小伙,成婚也许就是明天的事,城里有套房是个好条件。李细保越想越明朗,马上进城买房。

    多次询问进城买房的亲朋好友,李细保对每个人推荐的楼盘都不怕麻烦地一一去对比,最终他选定了经济开发区某楼盘的一套房源。付完订金,李细保还特地找到城里的熟人打了折,“直接帮我便宜了一万多块钱呢”。

    三天后,李细保按时签好合同,95平方米的房源,折后总价69万元,李细保掏出两张银行卡,一次性付清了。

    多方原因推动农民进城购房

    李细保并不是个例。祖祖辈辈“日作而落、日作而息”的农民,悄然大举进城买房,近几年在农村早已司空见惯。

    以邻近南昌的新建县为例,该县房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购房是不争的事实,“为了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是农民进城购房原因之首”。

    地处经开区与新建县接壤的某楼盘,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近几年成为众多新建县农村人口购房的首选。该楼盘销售经理通过对客户的了解,可以肯定他们的客户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各乡镇来的农民。“他们当中很大部分人,都喜欢用一次性付款的方式。”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功能的增强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以及农民观念的转变促使城镇吸附作用增强,大批农民选择进城购房。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其经济能力和生活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更为农民进城购房提供了基础条件。

    更好的教育环境、更好的医疗环境、更丰富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进城购房……

    农民进城蕴含的购房潜力

    由于没有系统的购房身份统计,每年具体有多少农民进城购房谁也说不清楚。然而根据江西省城镇化进程计算,每年将有近80万的农民进城,这其中蕴含的巨大的购房需求显而易见。

    记者从江西省住建厅获悉,截至2011年,江西省城镇总人口首次突破2000万,城镇化水平达到45.7%。在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到2015年全省城镇化率力争赶上或接近全国发展水平,达到53%以上,初步预计要转移农村人口400万人。届时,南昌市城区常住人口达到300万左右;赣州市、九江市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00万以上,进入特大城市行列;上饶市等7个设区市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万,进入大城市行列;鹰潭市等13个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达到20万-50万的中等城市规模,全省县城平均城市人口达到12万以上。在此过程中,江西省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以上,每年有80万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将进一步提高达到58%左右。与此同时,江西省在下一步推进城镇化的重点工作中指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城镇落户条件将进一步放宽。有数量庞大的基数支持、有日渐加强的购买力,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进城购房或将是楼市刚需强力针。

    本报记者熊凤玲

来源: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