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16家融资担保公司 贷款额仅1家增长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20日

    南方日报讯 (记者/张昕)9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1709亿元,比年初增加269.9亿元;10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698.4亿元,比年初增加259.4亿元,比年初增长18%,增速比9月末回落0.8个百分点。

    这是惠州市统计局对今年前9月和前10月金融贷款的一组数据对比。在当前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外需市场疲软,国内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形势下,中小企业融资难众所周知,那么,本外币贷款余额环比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是否意味着企业的融资需求在下降?

    “从今年9月以来,由于企业整体营业额的下滑,中小企业借贷的意愿普遍比较低迷,在惠州现有的16家融资担保公司里,只有我们一家的借款额有增长,其他的都在减少。”作为惠州市唯一一家由政府参股成立、重点帮扶中小企业的机构,惠州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方雁清的话却道出了当前部分中小企业对于融资“进退两难”的尴尬。

    连日来,记者走访惠州市部分中小企业了解到,时至年末,由于资金紧张、融资困难,一些中小企业开始选择“有多少就做多少”,根据资金情况调整、压缩生产规模的办法“过年关”,对于借款的需求处在一种观望状态,有些订单即使送到眼前也不敢接手。

    最后一季大家的生意都冷清了

    “实体经济好,担保公司才有生存的空间。”说起今年中小企业的借款,惠州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方雁清连续用了“下滑”、“谨慎”、“低迷”来概括,他告诉记者,进入今年最后一个季度,惠州中小企业的借款意愿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而全市16家融资担保公司里,目前真正在做相关业务的,也只有四五家。

    究其原因,方雁清表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今年经济大环境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营业额出现了下滑,“生意不好做对于借款的需求自然就会少”;其次是时间上到了年末,目前还无法确定明年的经济形势和走向,在观望中求稳发展是多数企业的共识;最后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部分中小企业本身的资质达不到银行或是担保公司的门槛要求,“借不到就不借”也成了一种无奈。

    “整体都在减少,个别比较旺,而这里的个别也就是指我们一家,贷款额同比仍有20%的增长。”方雁清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其余15家融资担保公司的业务量都出现了下滑,而他所在公司出现的“个别现象”,也主要是因为该公司的“政府背景”,由惠州市财政出资以参股方式牵头成立,并与10多家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获得授信支持,由此,有借款需要且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多向他们求援。

    不过,除了“背景因素”,方雁清也向记者坦言,目前惠州发展比较好的中小企业多集中在制造业、商贸业和农业领域,而公司业务的重点也主要面向这三个领域的企业,这部分企业的实力相对较强,更加容易达到提供担保的条件,从2009年成立至今,公司的担保总发生量(总额)已达7亿多元,为15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贷款,覆盖了全市的四区三县。

    最后一月压缩生产规模不敢贸然接单

    “现在资金的压力确实比较大,再加上成本上涨,一年下来,许多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都出现了亏损情况。”惠州一家五金制品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资金紧张,现在他们选择了“有多少单做多少单”的办法,同时根据资金情况调整、压缩生产规模。

    该负责人表示,到了今年的最后一个月,为了避免在资金链上吃紧,有些订单即使送到他们面前也不敢接手,而据其了解,惠州本地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小企业主。

    “应该说70%以上的中小企业都感觉到了资金的紧张,但现在整体经济形势并不明朗,新的政策还没出台,预计明年3月过后会有所改变吧,就算要借钱,也等等再说。”该负责人说,其实他经常面临资金难题,但一般都是找朋友或者通过其他途径解决,很少想过去银行贷款,一方面手续比较麻烦,另一方面贷到款的几率也很小,“门槛高了,进不去”。

    同样是今年的最后一个月,在惠阳区一家从事手工艺术品行业的老板袁先生一直愁眉不展,因为生产成本上涨,公司的利润不断压缩,资金也变得紧张起来,但因自身“资质不够”,银行又不给贷款,“找钱”成了最棘手的事情。

    “作为小企业,我们的积累是比较少的,往往都因为无法提供自有房地产作为抵押,经营场所都是租的,银行通常不会接受经营租赁权质押而给予我们信贷支持。”袁先生告诉记者,大部分银行均要对公司授信客户进行评级,较差的财务报表使得像他这样的中小企业无法达到银行授信客户评级最低准入门槛,“熬得过就熬下去,熬不下去只能倒闭”。

    银行借不到钱,袁先生最近开始把目光转向了非银行渠道借贷,他说自己所接触的很多中小企业老板“差钱”时,往往通过拆借的形式融资,其中主要是靠信誉在熟人圈中谋求民间借贷,或是找民营小额贷款公司借钱。

    不过,令他头疼的是,与去年相比,今年小额贷款利率普遍翻了一番,有些甚至达到了基准利率的2倍之多,同时,一些民间借贷机构,如今的年利息率也已达到30%以上,让他感到有些“吃不消”,担心“借得起还不起”。

    为此,他也开始选择了“有多少单做多少单”的办法,压缩生产规模以求度过今年最后的“寒冬”。

    作者:张昕

分享: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