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14日
美联储最终的议息声明在北京时间12月13日凌晨发布。在旨在压低长期利率的“扭转操作”即将到期之际,业内人士普遍预期美联储将扩大量化宽松措施,宣布每月购买400亿~45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即推出所谓的“QE4”。至此,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将膨胀至逼近4万亿美元。QE3是“不封顶”的资产收购计划,而且其力度已够大,应该还会延续,因此与其说是‘QE4’,不如说是QE3在扩大规模。
一、对美国经济根本复苏难以起到持续作用
2008年11月~2010年6月、2010年11月~2011年6月、2012年9月至今,美联储分别启动了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简单来说,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旨在通过压低借贷成本,推升股市、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刺激民间消费与企业投资等,提振美国的就业市场,而对于实体经济的复苏,仅靠量化宽松十分乏力。可以说,量化宽松治标不治本。QE对美国经济的刺激作用呈现边际递减效应,再加上“财政悬崖”、欧债危机等绊脚石,美联储现在无论是扩容QE3也好,推出QE4也罢,料其货币政策只能对金融市场起点作用,暂时缓解一下糟糕的就业状况,而对于美国经济的根本复苏难以起到持续的推动作用。
二、对全球货币、金融和经济产生深远持久影响
1、全球财富向美国转移
由于美元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占全球储备货币的65%,美元钞票的滥发就等于美国向全球征收铸币税,意味着全球财富向美国转移;
2、美元滥发导致全球通胀恶化
美元滥发导致全球通胀恶化,等于美国向全球征收通货膨胀税,也是财富向美国转移。目前,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通胀已经加速恶化,譬如印度、俄罗斯、阿根廷、墨西哥等国的通胀水平已经超过或接近10%。
3、美国国债和美元资产持有者相应蒙受损失
美元钞票滥发导致美元汇率长期贬值和全球通货膨胀,意味着外国持有的美国政府债券持续贬值,美国实际上是以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的方式间接赖债或抵消对外债务。而持有大量美国国债和其他美元资产的国家(譬如中国)、公司和个人都要相应蒙受损失。
三、对我国货币、金融和经济影响
1、大幅度增加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本
美元钞票滥发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大幅度增加我国经济增长的成本,增加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美联储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多家国际能源机构预测,未来5年内,石油价格可能突破每桶200美元。能源价格牵一发而动全身,是输入性通胀压力的主要力量。
2、对我国稳定出口增长非常不利
美元货币滥发和美元汇率动荡加剧全球汇率和金融动荡,增加企业的汇率风险和提高相应的风险成本,对我国稳定出口增长非常不利。
3、货币政策和整体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再次,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热钱加速流入中国,一方面强化人民币升值预期,扩大实际升值幅度,一方面大量热钱流入房地产和其他资产市场,加剧房地产调控难度,并有进一步恶化资产价格泡沫之可能。我国货币政策和整体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四、如何应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冲击
短期来看,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基本政策方针,绝对不能允许人民币大幅度快速升值,更不能让人民币汇率完全浮动。实施人民币汇率双向有管理浮动,消除单边升值预期。继续采取多种措施(譬如差别准备金率),强化对热钱的监管,防止热钱大规模进入房地产市场。必须采取上调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控制信贷总规模等一系列措施,坚决遏制住国内通胀恶化的局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垄断企业改革,进一步理顺价格机制,以此促进企业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尽量减少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部能源和资源的依赖。
长期来说,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质上就是要减少或削弱美元本位制或美元霸权对中国货币、金融和经济的负面影响。美联储可以放胆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质上是美元霸权的体现,是美元本位制给美国的特权。
五、纯粹美元本位制对我国的不利之处
首先,中国出口真正的商品和服务(真实财富),兑换回来的却是成本几乎为零的美元钞票。其次,中国累积的外汇储备反过来又投入到美国国债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为美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无论怎样多元化,中国外汇储备主要还必须投入到美国金融市场,别无选择。美国政府和公司发行低利率的债券筹资,再回手投入到中国市场赚取高额收益,等于是拿中国人的储蓄去赚高额利润。所以说美国是全球“超级商业银行、超级投资银行、超级对冲基金、超级私募基金”集于一身。再次,中国购买的美国金融资产随时都有可能蒙受三方面的巨大损失:其一、美元货币扩张制造全球通胀,中国的储备资产原本是要去购买石油和其他资源产品的,通胀大幅度降低中国储备购买力;其二、美元货币扩张让国债价格下降、收益率降低,中国若要抛售国债,必定蒙受损失;其三、美元相对本币或其他货币贬值,皆让中国外汇储备蒙受损失(以本币计算或兑换其他货币结算交易)。
中国累积的美元储备越多,蒙受的损失就越大,堕入“美元陷阱”就越深。因为中国大量抛售美元资产,固然推高美元利率或债券收益率,然而中国必须为此付出巨大代价。中国无法以人民币举借外债,只能以美元举借外债,这就是所谓的“货币错配”。一旦大量举借外债,汇率贬值将迫使国家破产,幸亏目前中国外债不多。许多其他国家过去经历的痛苦教训却是历历在目。
最后,假若中国接受美国建议,干脆让人民币汇率浮动,则中国将完全丧失货币政策控制权,给美国以更多予取予夺之机会。所以,从我国长远发展战略角度思考,要应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冲击和减少美元本位制的危害,我国就必须积极推进以人民币国际化为核心的区域货币金融合作,最终实现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实现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参与改革和创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唯一正确道路。
专家简介:
宏皓:原名章强。著名金融学家﹑融资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客座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金融智库首席金融学家、政府、上市公司融资顾问,中经产业基金理事会秘书长。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