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刘冬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5日
中鼎相关入伙计划提到的“监管银行”,不过是将资金放在银行存管,通商国银仍然可以任意划拨资金,“监管银行”其实是个幌子
自称是旗下员工私售理财产品的华夏银行(600015)“私售门”事件或许还将持续发酵。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涉嫌私下销售相关理财产品的银行理财经理,不仅有华夏银行员工,还有其他银行;上海一家第三方财理公司,亦曾向公众宣传、推荐和销售相关理财产品。
另据本报记者调查,华夏银行“私售门”的核心主角——通商国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通商国银”),其关联公司曾在去年河南担保业危机中深陷泥淖,其后才有在北京注册投资公司,而通过银行渠道销售理财产品,敛财约1.47亿元。
12月3日,记者赶到通商国银在国贸中环世纪中心的办公地点时,公司已经人去楼空。
办公楼物业称,通商国银在这里曾用“华夏国银”的名义办公,9月前后搬离出去。而受此丑闻波及的华夏银行A股股价,前日则下跌了4.15%。另据本报记者了解,在华夏银行澄清产品为员工私售后,上海银监局已介入此事的调查。
与此同时,经过本报记者采访梳理,通商国银实际控制人魏辰阳、魏小琛等人通过注册多家合伙企业、涉嫌伪造投资项目、粉饰股权投资计划书等做法敛财的路径也逐渐清晰。
投资计划书露马脚
在北京企业信用信息网可以查出,去年1月,以魏小琛为法人代表的通商国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后,去年12月,魏小琛又密集注册了6家有限合伙企业,分别为中鼎元丰、中鼎阳光、中鼎迅捷、中鼎太和、中鼎宝成和中鼎财富通航。
上述6家有限合伙企业也恰恰是通商国银开始包装“入伙计划”的融资载体,而通商国银则是这6家合伙企业的管理人。
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在上述6个合伙企业中,通商国银真正使用的只有中鼎财富和中鼎迅捷两个,原计划募集2亿元,最后完成了约1.47亿,而为了把产品销售出去,通商国银对销售人员的激励高达5%~7%,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另据通商国银网站新闻中心去年8月发布的股权投资计划书,在去年11月至今年1月期间,通商国银发行了“中鼎财富一号”、“中鼎财富二号”、“中鼎财富通航”和“中鼎迅捷”四期股权投资计划。
上述四期股权投资计划的计划书里均有“监管银行”这一项,“中鼎财富一号”“监管银行”为中信银行(601998)股份有限公司,而其余三期股权投资计划的“监管银行”项目中则是空白。
矛盾的是,在投资理财网站——银率网,对“中鼎财富二号”股权投资计划介绍表中的“风险控制措施”一栏中,又说明“财产由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进行单独管理”;“中鼎财富通航”介绍中称:“财产由中信银行进行单独管理”。
另据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介绍,常规的信托融资计划会有托管银行,后者根据资金托管协议来划拨资金,有监管之责,但中鼎相关入伙计划里提到的“监管银行”,不过是将资金放在银行存管,通商国银仍然可以任意划拨资金,“监管银行”其实是个幌子。
资料显示,同样在去年12月,魏小琛又在北京注册了中鼎富国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显示为5000万元,经营范围为非证券业务的投资管理、咨询。
在优选理财某投资研究员看来,较“通商国银”,中鼎富国的公司名称增加“基金”概念,为其募资进一步提供便利。但目前中鼎富国是否有在市场上发行新的理财产品即成为第二个“通商国银”尚待进一步查证。
本报记者接触的多位业内人士交叉确认,魏小琛是魏辰阳的妹妹。在魏小琛注册中鼎富国及一系列中鼎系合伙企业的同时,魏辰阳在河南郑州的新通商创业投资担保陷入资金链危机。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