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8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8年后美丽中国的新画卷,那时居民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综合国力更加强大,必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江西虽然生态环境好,但经济总量小、人均GDP水平低、欠发达地位未改变,要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使命光荣,任务艰巨。现在距离目标时间不到3000天,江西不仅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速,还要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同步发展、同步上升。
等不起,慢不得,不能闲,幸福不会从天降,江西人民必须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用智慧与汗水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进度
2010年江西全面小康实现76%
依照国家统计局2003年研制的全面小康体系监测,2010年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达到76%(全国实现程度为80.1%),比2009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同2000年相比,提高了22.9%。其中“十五”时期提高了9.3%,“十一五”时期提高了13.6%,进程明显加快。江西距离100%看似不远,其实下一步发展面临攻坚阶段,后面的路更加艰辛。
从各个子目标实现情况来看,发展不平衡,进程有快有慢。23个分项指标中,2010年实现程度达到100%的指标有7个,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城乡居民收入比、耕地面积指数等,尚有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科学与实验经费占GDP比、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等7个未按时间进度完成。
成就
我省与全国差距逐步缩小
与全国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程相比,2000年,我省比全国低6.5个百分点,2005年低4.8个百分点,2010年则低4.1%。从各分项指标的实现程度看,有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社会安全指数、单位GDP能耗和环境质量6个指标实现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与全国一致,其他低于全国水平。
2000年以来,江西实现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新开拓,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断迈出新的步伐。经济综合实力得到提升,2010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去年GDP总量跨过万亿门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居民消费行为正从追求数量向内在质量转变,消费重心向“住、行”和文化娱乐升级。尤为明显的是,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高,在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预测
只要努力,就能和全国一道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对于江西2020年全面小康实现情况,省统计局科研所分析,有两种预测方法:一种是按2001年至2010年的年均实现度来推算,另一种是单项指标预测合成。
2010年江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度比2000年高22.9%,平均每年以2.29个百分点推进,按此年均增速推算,到2020年,我省全面小康实现度为98.9%,但这一方法存在不足,那就是2010年已有7个指标实现度达100%,年均进程增量2.29%包括了这7个指标,而这7个指标在以后的进程中已经没有增量贡献了,甚至有可能下降。因此,这种预测方法的结果可能会高估。
通过对各监测指标的单独预测分析,然后加总计算全省全面小康综合实现程度和6大方面的实现度,这样可靠性会更高。预测显示:到2015年,我省全面小康实现度可达87.9%,5年时间综合指数可以提高11.9个百分点;到2020年,全面小康实现度达96%。实际上,小康综合指数并非达100%才算全面小康,只要达96%以上就可以。综合两种方法预测显示:到2020年,只要埋头苦干,努力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江西能够和全国一道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分析
提高GDP含金量,让人民更多分享经济发展福利
省统计局科研所有关专家表示,按2003年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小康监测体系,我省人均GDP要达小康目标值,该指标得在2011年~2020年十年间年平均增速为8.1%,有不小压力。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GDP总量与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目标,将会使得人均GDP、人均收入的小康目标值提高,凸显出不仅要提高GDP总量,还得提升其含金量,绿色、和谐发展,提高劳动者收入,让人民更多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
“科学与实验经费占GDP比偏低,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能源瓶颈问题突出,减排与环境压力不小,地区全面小康进程差距大……”专家认为,后期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要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短板”。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倒计时,我们责任在肩。
■记者秦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