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8日
“我所在的部门有一半的员工都是‘空降’下来的。”在某央企工作的孔岩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他所在的企业今年新招进的员工中既有名牌大学的硕士毕业生,也有普通院校的专科毕业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孔岩和身边的同事一样,有点看不懂。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近日对2147人进行的关于“你觉得央企招聘透明度怎么样”的调查显示,61%的受访者认为央企招聘“很不透明”。
在央企公开招聘时做手脚,就是人们常说的萝卜招聘;关系户不必参加招聘就能堂皇就业,这属于直接安插。无论那种形式,关系户都是从后门进入央企,这种拼爹、拼关系的裙带风,实际上是特权带来的福利,正如相关专家所称,央企中存在“世袭岗位”是央企员工的一种内部福利,“世袭岗位”多了会造成央企内部近亲繁殖,有可能还会出现“特殊员工”,这会破坏组织氛围,腐蚀公司文化。对此现象,公众并不陌生。央企招聘“裙带”成风,撕裂社会公平,导致阶层固化,早已引发民众不满。
如何才能关上央企招聘沦为权力福利的大门?可以建立类似公务员考试的选拔机制。在公务员招录中,虽然偶尔也出现腐败个案,但毕竟不至于泛滥,而且猫腻容易被人发现,究其因,其制度设计较为健全。一个重要的特点是,相关机关把招录计划拿出后,考生如何报名,如何考试,如何录取,基本上不是该机关说了算,具体说来,该机关只需把招录的岗位报上,然后由国家相关部门组织考试,哪怕在面试、体检等环节也都严谨,最关键的是,内部制衡有效,公共监督有力,压缩了暗箱操作者活动的空间。
问题是,央企毕竟不是掌权者的私人属地,也不是他们的福利所,作为国民共有的企业,其招聘应该面向大众,公平是招聘的生命,能者进,平庸者无论多有关系也不应该染指。有网友说,央企招聘虽然不能“疏不间亲”,最起码不能“认亲而用”。诚然!如果一些官员把子女塞进央企,由于其子女与相关央企形成利益战车,其日后必然动用资源照顾央企,甚至强化央企的垄断,以维护自身利益。这显然对社会经济发展不利。就目前而言,央企招聘即便无法一时达到严格如公务员招录,也起码应该做到公开透明,切断所有的后门渠道。调查显示,不少受访者的期待包括,公布每位最终成为央企员工的成绩;明确界定考试合格标准;在知名招聘平台上公开招聘信息;详细说明考试内容及流程;告知每位应聘者的成绩?如此种种,皆说明了公众对央企招聘透明的渴望。
当然,仅有透明还不够,不妨思索一些权势者或者相关负责人愿意把孩子送到央企?为何不把孩子送到民营企业?说白了,央企“稳定、高福利、发展空间大”。央企特别是垄断企业的高薪酬、高福利、高稳定性,不是新闻。需进一步追问,央企为何会“三高”?除了人的因素,也有制度的因素,比如享受各类政策倾斜等等。企业家冯仑说过,自己这么多年在商海中打拼总结的经验就是,“做人得蹲着,做民营企业更得蹲着。”干嘛蹲着,站着把钱挣了不好吗?冯仑的解释是,趴着总被人踩着憋不下这口气,跪着太丢人,总站着挺着容易被人蹬死,蹲着合适。
日前有则新闻耐人寻味,某青年才俊弃15万元的年薪而不顾,决然参加公务员考试。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折射的社会价值取向耐人寻味。如果央企、公务员成了人才抽水机,如果人人都追逐这种看得见的稳定,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