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逾5万亿国开债直逼授信上限 商业银行连续两月减持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8日

    作为中国债券市场仅次于财政部的第二大发行人,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不断膨胀的债券规模,正在逼近其最主要的持有人——商业银行的承受极限。其结果是,过去两个月来,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开债余额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下称“中债登”)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0月末,国开债余额达到创纪录的5.15万亿元。其中,商业银行持有余额为40436亿元,占比将近八成;而在9月末和8月末,这一数字分别为40773亿元、40795亿元。

  这意味着,在今年8月底商业银行持有国开债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之后,已经连续两个月表现为减持。

  “国开债发得那么多,许多银行授信都满了,不能再增持了。”华南某券商资深研究员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未来如果没有特殊政策照顾,国开债恐怕只能进一步提高收益率,增加对保险和基金等机构的吸引力,否则很难填补庞大的需求缺口。

  债信之困

  在我国,政策性银行债券历来享有债信零风险待遇,从而能够持续以低成本在债券市场融资。国开行自2007年率先启动改革以来,其商业化进程迅速推进。

  近年来,银监会每年均发函批复,允许国开行继续享受债信零风险待遇,每次均展期1年。今年4月,银监会明确国开行在2013年末之前发行的人民币债券风险权重为零,视同政策性金融债,2013年后的债信将另行研究决定。

  在监管部门的政策倾斜下,国开行在债券市场高歌猛进,融资规模屡屡创下新高。2009~2011年,国开债年度发行量分别为6700.6亿元、8500亿元、11550亿元。今年前10月,国开债累计发行11065亿元,基本与去年全年发行量持平,完成了年初制定的1.055万亿元筹资目标。

  然而,对于徘徊在政策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国开行而言,一年一展期的方式仍无法消解市场对该行债信前景的担忧。于是,在国开债一路狂飙的背后,其发行成本持续上升,已经显著高于其他两家政策性银行。

  这带来了另一个结果:中债登不得不将国开行与进出口银行、农发行分开,单列了一条国开债收益率曲线。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7日,待偿期为1年、3年、5年、7年、10年的国开债到期收益率分别为3.44%、3.96%、4.15%、4.33%、4.40%,分别较其他两家政策性银行债券高出7个、11个、13个、13个、13个基点。

  谁来接盘?

  债信零风险意味着国开债不会占用商业银行核心资本,无需计入拨备,不会受到授信集中度或投资集中度的限制。然而,在国开行债信问题悬而未决之际,面对持续加强的资本监管,商业银行很难不“忐忑”。

  即将于明年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商业银行对我国政策性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0,对我国其他商业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5%。一旦国开行不再享有政策性银行的债信待遇,商业银行持有的4万亿国开债很可能变成25%的风险权重,将拉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一位货币经纪公司交易员告诉记者:“出于对债信问题的担忧,很多银行都对国开债设置了授信额度,也就是明确的持有上限。为了缓解供给压力,国开债只能通过拉大与农发债、口行债的差价来实现。”

  “大行授信应该都满了。”一位股份制银行交易员向记者说。以工商银行为例,中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持有金融债券1.64万亿元,其中九成以上为政策性银行债券,达到1.49万亿元。

  而中债登数据亦表明,从9月底到10月底,商业银行整体减持国开债337亿元。其中,全国性商业银行减持410亿元;相形之下,外资行、城商行与农商行仍在继续增持。

  不过,上述股份制银行交易员并称,商业银行的这种减持现象,不一定是主动行为,不排除是自然到期的因素;如果没有继续购买,或者是买入小于到期,都会显示为减持。

  华南某券商资深研究员告诉记者,“银行授信始终是个瓶颈,国开行要想继续维持庞大的债券供给,需要进一步提高国开债收益率,以增加对保险和基金类机构的配置吸引力,但这将考验国开行的负债成本承受能力。”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