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技术领先全球 交易所配备最前沿“武器”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闫立良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8日

    “风风雨雨又十年。总结这10年来的投资历程,可谓风风雨雨,大起大落,既见过998,也登上过6124。我这十年,除了对投资颇有心得外,也要感谢交易所提供的安全稳定、便捷高效的交易系统。”今年国庆假期在与一位浸淫资本市场20多年的朋友聊天时,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我问他为什么要感谢交易系统。他说,2000年8月18日,上交所的通讯发生重大故障,行情传输中断达54分钟,这令包括他在内的投资者深受煎熬。自此之后,他非常关注交易所交易系统建设方面的新闻。“所幸的是,在那次事件发生之后,交易所配备了最前沿的‘武器’——交易技术系统,在具体交易品种的改革创新上,也兼顾了交易系统的升级换代。”他说,交易系统的稳定也是对投资者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他坚定在国内进行投资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交易系统故障曾让投资者很受伤

  谁也没有想到,今年5月上市刚刚不过一周的脸谱(Facebook)就将纳斯达克推到了风口浪尖。这家赫赫有名的交易所的交易系统居然在脸谱上市首日出现严重故障。这一故障不仅直接导致脸谱股票开始交易的时间至少被延迟了30分钟,也让部分交易员在提交订单后数小时还无法确知自己的指令是否被正确执行,更让纳斯达克背上一起集体诉讼的官司。

  就在今年10月的第一个周五,印度股市出现“闪电崩盘”,导致大盘指数在一瞬间暴跌16%,约600亿美元股票市值暂时挥发。当天59个错误的交易订单导致印度大盘NIFTY指数在8秒内下跌15.5%,印度国家股票交易所被迫暂停交易15分钟。虽然印度国家交易所的解释是,错误是人为因素,而不是电脑算法造成的。但印度并没有特别的股市“断路器”机制则是不争的事实。印度国家交易所说,当股市下跌10%时才引发了断路器,新的交易终止,但因为那些已经在系统中的订单还在执行,导致了Nifty股指进一步下跌。

  其实,交易系统问题也曾出现在我们的证券市场上。让我们还原一下2000年的那次故障。

  2000年8月18日,上交所的通讯发生重大故障。当天上午,恰逢上海遭遇50年一遇的雷暴雨,年久的浦江饭店因墙体的避雷设施落后遭雷击,上交所的卫星地球站机房网络交换机一个接口模块被击坏,致使行情传输中断54分钟。时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责令上交所,尽快查出原因,他就在办公室等,什么时候查出来,什么时候下班。

  正是出于对交易安全和今后交易品种增加的考虑,当时的内外部因素最终触发了上交所决定上新一代交易系统。内部原因是市场发展需要系统有更大的容量和更新的技术支持,作为新兴市场的中枢,上交所未来发展的想象空间巨大,在产品创新、交易方式以及与国际对接等方面有着潜在的需求。外部原因是发展技术正在成为国际市场的潮流,交易所之间的竞争演变成技术的竞争,各家纷纷把交易的效率和质量作为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各家的技术投入都是巨大的。

  时任上交所总经理的朱从玖看到了内外部形势的紧迫性。那时,他在上交所内部经常强调,“交易系统是交易所的核心,所有的东西都建立在这个核心基础之上,它是交易所的武器,是打仗用的,武器不好,别想打仗。”

  2004年11月起,上交所正式实施开发新一代交易系统。2007年10月,完成系统总体设计和软件开发,编写关键交付文档13大类、53小类、约160份,交付纯源程序代码约100万行。2009年4月,完成上线版本的定型,6月下旬起进入同步运行、同步维护阶段。

  经过了上交所三任总经理的努力后,2009年11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上交所新交易系统切换上线。

  2009年11月23日是新一代交易系统切换上线进入试运行期的第一个交易日。这一天,上交所在成立后首次启动一级保障制度。当天,新系统顺利完成了从集合竞价、开市、上午收市、下午开市直至全天收市的整个交易运行过程,清算工作也极为顺利。全天,上交所A、B股总计成交1702154.77万股,成交笔数1120万笔,成交金额2046.05亿元。11月24日,恰逢大盘遭遇重挫,两市成交创下历史天量。在巨大的抛盘下,新系统成功经受住前所未有的大成交量考验。

  最前沿“武器”为改革创新护航

  自2000年那次事故,我们的证券交易系统再也没有出现故障。这与沪深交易所不遗余力地推动交易系统的技术升级分不开。

  中国的资本市场在20多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按照今年年初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的提法,“我们已建立起一个市值排名世界第三的股票市场,一个余额居世界第五位的债券市场,还有一个交易量名列前茅的期货市场。”这个成绩的取得显然离不开沪深交易所领先全球的电子交易系统。

  “深交所交易系统持续订单处理能力已达到2.1万笔/秒,全天可处理超过1亿笔的成交记录,这在世界上都是难以想象的。”2007年9月,时任深交所总经理的张育军曾自豪地宣布。他强调,交易系统建设要做到三方面:一是要充分考虑本国市场的特色,即我国资本市场是一个散户为主的市场,技术系统的订单处理能力是市场发展的决定因素;二是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扩展性和灵活性;三是技术系统升级换代的连续性。

  2011年11月,深交所举行第四版交易系统上线十周年庆暨第五版交易系统建设启动仪式。

  截至今年10月19日,深交所第四版交易系统为2159只证券、4700个营业网点、1亿投资者提供交易服务,日处理委托实际峰值超过2000万笔,同时保持了持续10年多安全运行纪录。

  按照深交所的规划,未来第五版交易系统的目标在于打造一个具有更高的效率、容量和安全性,更强的可扩展性、业务适应性,更科学合理的架构,支持多层次、多品种、跨市场的一体化集中交易平台,计划于2015年上线,届时订单处理速度将大幅增加至每秒处理20万笔以上。

  作为致力于蓝筹股市场建设的上交所,其交易系统也具有超强的订单处理能力。据上交所介绍,目前运行的新一代交易系统峰值订单处理能力达到80000笔/秒,系统日双边成交容量不低于1.2亿笔,相当于单市场1.2万亿元的日成交规模,并且具备平行扩展能力。截至今年10月19日,上交所共为1931只证券提供交易服务,保持了10年多的安全运行纪录。目前运行的系统峰值订单处理能力接近80000笔/秒,平均订单时延比老系统缩短30%以上,系统日双边成交容量不低于1.2亿笔,相当于单市场1.2万亿元的日成交规模,是上交所此前历史最高峰值的4倍。而且,在技术上也更加安全可靠,能够在峰值数据流量下平稳运行。

  上交所负责人说的好:“新一代交易系统成功上线,将进一步增强本所的核心竞争力,为本所创建世界一流交易所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业界专家表示,沪深两个交易所的新交易系统上线为证券市场交易规则的完善奠定基础,其系统的后续研发也将成为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重要保证。今后,随着证券品种的增多、股指期货和融资融券规模的扩大以及其他创新交易品种的推出,国内交易系统建设将在“安全高效、自主可控”的基本原则指导下,不断扩展与提升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为市场的安全稳定运作和市场改革创新护航。

分享:

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