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胡苏敏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5日
民营企业支撑着中国矿业经济的主要部分。国际上情况也相仿,草根勘查、初级勘查企业在地质找矿方面起着主力军作用。
“今天的风勘市场上,还没有真正的风勘市场主体,这里所说的主体不包含民营企业。中国的地勘队伍,绝大多数属于事业单位,当它们要进入资本市场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没有入门证。”
中国矿业呼吁多年的矿业风险勘查资本市场(下称风勘市场)已经有了眉目。早报记者昨日从2012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获悉,天津国际矿业金融改革示范基地(下称示范基地)定于11月5日揭牌。
在2011年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许多与会者还把风勘市场的建设视为奢望。今年10月26日,国土资源部与天津市政府签署《共建天津国际矿业金融改革示范基地合作备忘录》,风勘市场在矿产勘查开发引入民资的呼声中走向台前,助力矿业资源管理改革。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昨日表示,借助示范基地,欲构建现代国际矿业金融服务体系,培育中国的矿产勘查资本市场。天津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崔津渡当天介绍说,天津矿业权交易所将作为示范基地的市场化平台。
天津矿业权交易所总裁李纪出席中国国际矿业大会论坛时,剖析了中国矿产勘查资本市场的现状与走向。
借鉴加拿大CPC模式
“天津矿业权交易所也是为那些没有三年稳定业绩、没有稳定现金流的矿业初级勘查企业提供融资,这主要是对中国民营企业。”
问:设立风勘市场的背景是什么?
李纪:一方面,从国际惯例来看,各国的矿产资源供应都不太可能完全通过本国的资源来保证国民经济的需要,矿产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是国际间通行的模式。另一方面,资源核心要素的配置,需要通过市场平台,围绕着资产价格、资产流动来公开进行。
天津矿业权交易所作为一个平台,为两种主体——中国、外国的矿业公司提供服务。
据统计,按照国际通行的高级、初级矿业公司标准来分,中国矿业企业中94%属于初级矿业公司(一般界定为年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小型矿业公司),其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可以说,民营企业支撑着中国矿业经济的主要部分。国际上情况也相仿,草根勘查、初级勘查企业在地质找矿方面起着主力军作用。
勘查找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矛盾的是,在资本市场上,这些勘查企业往往没有连续稳定的经营业绩和现金流,甚至主要财产就只有探矿权。初级勘查企业融资问题,是国际矿业市场发展最头疼的问题。
问:国际上,加拿大、英国和澳大利亚矿业资本市场最为成熟,许多国际初级矿业、勘查公司在多伦多TSX/TSXV、伦敦AIM、澳大利亚ASX等市场上市,求解融资难题。天津矿业权交易所的运作模式如何?
李纪:一样的是,天津矿业权交易所也是为那些没有三年稳定业绩、没有稳定现金流的矿业初级勘查企业提供融资,这主要是对中国民营企业。其次,在国际通行规则下,像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一样,也为国际的矿业初级勘查企业提供融资。
天津借鉴了加拿大多伦多的CPC模式(Capital Pool Company),也叫“资本库公司”,它可以是一个净壳,这个净壳的主要功能,就是在天津以外收购全球矿产资源,收购之后注入到CPC公司的壳中,通过这个壳,再增发新股票。这就是目前多伦多的风险勘查融资模式。
问:从酝酿到成形,用了多长时间?
李纪:其实早在2006年,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已把“培育矿产资源勘查市场”列入其中。在国土资源部的指导下,国内矿业权市场、矿业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发展到现在。天津矿业权交易所也是在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矿业权有形市场的要求下诞生的。从2009年交易所筹建,到今年3月3日,中国矿业联合会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提出打造天津国际矿业金融服务区,历经的时间很长了。
从国际上看,矿产资源开发的第一次高潮,源于美国经济复兴,第二次高潮源于日本和欧洲的战后重建。随着经济兴起,中国的工业化进入到了世界的中央舞台。如何适应中国和全球矿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要有中国的矿业勘查资本市场。
风勘市场主体缺失
“未来这个市场能否成功,矿业权真实性是最关键的问题。我不讳言,国内的勘查报告有相当大的水分。报告造假问题,国际上也屡见不鲜。关键在于,造假一次所获的收益极大,所以会不惜一切地造假。”
问:目前中国的风勘市场刚刚建立,未来有哪些难题要突破?
李纪:首先,今天的风勘市场上,还没有真正的风勘市场主体,这里所说的主体不包含民营企业。中国的地勘队伍,绝大多数属于事业单位,当它们要进入资本市场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没有入门证。
第二,各国矿产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不同,中国实行矿产资源国家所有,由国土资源部、各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行使国家对矿业权出让、转让和处置的权利。但是,长期以来,矿业权市场不发达,作为风险勘查核心的矿业权,它不进入市场,这必然成为第二大问题。
第三,作为市场,有一些基本规则制度,包括,矿业权资产既然作为资产,资产就要计价,只有计价,才能交易,而目前中国的财务制度还没有相类似的规定。同时,找矿活动是地质科学活动,如何对其计价,用市场价值加以衡量?最后,涉及市场广大的投资人,如何用明明白白的语言,令他所做的投资是自己能看得懂的?
这些方面,中国与国际矿业资本市场相比,尚有遥远的路要走。
问:澳大利亚有800多个上市的矿业公司,如果资本蓄水池没有水,该何去何从?天津矿业权交易所目前却只有几家试点单位,它需要多长时间成熟起来?
李纪:今年安排了5家企业,作为公开市场的试点机构,分别是中冶地质勘察总局、西北有色、河南地矿、江西地矿和华东有色等。
按照交易所指定的规则,它们要在交易所注册,将矿权转移到公司,这家公司作为发行主体,但矿业权是在各省管理的,转移就存在巨大障碍。10月26日,国土资源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签了约,今后这些试点单位的矿业权转移,从部和市的双方,希望各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给予试点支持。
到明年年中,我们将推出第二批试点企业,预计到明年年底,能够有30家左右风勘上市企业。长期看,中国风勘市场的前三年,以尝试性融资性交易为重点,摸索与国际同行通行的规则相一致的方式;中期是三到五年,进入快速发展期,争取五到八年进入稳定发展期。这是我个人对中国风勘市场的乐观估计。
问:如何保证交易所内矿业权信息的真实性?
李纪:未来这个市场能否成功,矿业权真实性是最关键的问题。我不讳言,国内的勘查报告有相当大的水分。报告造假问题,国际上也屡见不鲜。关键在于,造假一次所获的收益极大,所以会不惜一切地造假。
交易所试图建立独立的地质勘查监理制度,这个制度经国际上专家多次探讨,获得认可。仅有勘查监理还不够,目前的勘查报告部分是自编自导自演。所以,市场必须建立类似SRK国际矿业咨询顾问公司这样的独立矿业咨询机构,它们的职责是按照交易所的信息披露指引、地质勘查报告编写人规则,以及类似SRK这样的编写指引,来开展独立的勘查报告的编写。这些方面都将在未来的风险勘查市场整体制度中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