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新法制报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2日
核心提示
20世纪90年代,永丰制药业便基本形成了以鹿迪、广恩和等四大制药企业为主的医药企业群,拥有化积口服液、肾宝、美媛春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优势的拳头产品和名优产品。这个时期的永丰被誉为“江南药业强县”。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永丰制药企业却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几乎所有的制药企业都走近破产倒闭的边缘。在多届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虽然各大药厂完成改制并顺利通过国家药品和保健食品GMP认证等,但“江南药业强县”的风光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绝不能让‘江南药业强县’的大旗从此倒下去,反而要打得更高、更远,这是发展的需要,更是历史的担当!”2011年,永丰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果敢决策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永丰从此开始了“药业强县”的复兴之路。
永丰药业企业生产一角
■辉煌过去
“江南药业强县”曾享誉全国
永丰位于江西省中部、吉泰盆地东沿,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建县,素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故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永丰是中央苏区的全红县。
永丰药业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至90年代,永丰制药业便基本形成了以鹿迪、广恩和等四大制药企业为主的医药企业群。
有资料显示,此时的永丰制药企业群,主要生产化积口服液、肾宝、美媛春等医药产品和保健食品,但未形成产业群。上世纪90年代后期,永丰制药人开始走出永丰,纷纷从上海等地进购大量的药材,在各制药企业加工生产。一时间,永丰成了江南药业的集散地,“江南药业强县”因此而享誉全国。
据有关资料统计,当时,全国20多个省市和邻近县市的药商云集永丰,市场交易人数达5万,药品交易额超过了2个亿。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永丰药企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大多数制药企业从外地进购药品的生产材料,以最原始的生产方式,为全国各地制药企业加工半成品。
据称,此时的制药企业在永丰达到了72家之多。而其药品和保健食品的销售额,在当时,分别占据国内华南和华东市场份额的30%和50%,永丰因此而成为江南最大的制药生产基地,形成了“药不到永丰不齐”的聚集效应。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永丰完成了从原始资本的积累到形成制药企业群的过渡。
永丰制药业所形成的“聚集效应”,不仅促进了永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而且还带动了县域经济的繁荣。来自政府有关部门的统计报表显示,仅1998年,永丰制药企业总值达到了12.8亿元,其间,永丰的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比1979年翻了3番。
■跌入低谷
制药企业面临发展方向选择
从2001年起,永丰制药市场开始出现萎缩。但这一年,市场份额的少量萎缩,并没有对永丰制药行业形成冲击波。一位业内人士称,永丰制药企业彻底走向滑坡的时间是“2002年”。
据介绍,在激烈的市场冲击下,“鹿迪”、“广恩和”等国有制药企业举步维艰,永丰几乎所有的制药企业都濒临破产倒闭的边缘。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面对市场的冲击,永丰并没有拿出相关的策略来应对市场的冲击,在经历了束手无策的痛苦后,“永丰原有的聚集效应终于变得冷清”。
对此,一位永丰制药人对于永丰制药业存在的问题作了剖析:缺乏团队精神,未能形成整体竞争优势;家长式的管理体制,使得现代企业机制形同虚设;观念落后,导致经营方式和生产技术落后;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制药业发展面临产业发展方向的选择。
■果敢决策
制定政策打造高端要素平台
“绝不能让‘江南药业强县’的大旗从此倒下去,反而要打得更高、走得更远,这是发展的需要,更是历史的担当!”2011年,永丰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果敢决策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本着从一切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出发,该县出台了《永丰县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并制定了优惠政策,在金融支持、税费减免、财政贴息、产品开发、技术投入、市场建立等多方面扶持政策,为药企产业创造一个宽松优越的竞争环境。
打造高端要素平台,在县工业园南区规划建设占地1500亩的医药产业园,组建医药销售集团,筹建医药贸易专业市场。一系列旨在放胆、松绑、助力的政策和措施,让永丰药业真正驶入了蓬勃发展的“快车道”。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了来自永丰医药产业发展中两股能量的交相辉映,一股是骨干龙头企业靠大联强后产生的强大牵引作用,另一股则是由返乡创业、本土创业所激发出来的强力辐射效应。据县医药产业办负责人介绍,仅去年以来,永丰县就新增医药企业25家,并且企业的数量和产能还在迅速增长。
■双轮驱动
一边招大联强一边鼓励本地创业
在推进医药产业振兴的过程中,永丰县实行两条腿走路,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优势招大联强,着力引进培育一批生产工艺先进、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龙头企业。
一个事实是:整体裂变扩张后的美媛春药业,通过依靠广东润都集团总部,建起了口服液、外用洗液等几条大型药品及保健品生产线,生产的“美媛春口服液”被评为江西省第一届名牌产品,成为全省最大的口服液生产基地,目前企业正在筹划上市。
2011年,美媛春药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42万元,税收1244.8万元。
京通美联制药也通过产权改革,引进樟树客商对企业进行深度组合,产能实现了大跃升,跨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
此外,永丰县还利用本县在外从事医药销售行业的人员有近5000人的人脉优势,积极鼓励他们返乡创业和本土创业,成为推动全县药业放量扩张的又一“孵化器”。
消杀剂是永丰县新崛起的一大新兴医药产业。两年前,本地人周明海、卢方郁分别创办了源生狼和药业和报恩堂药业,短短两年,两家企业都已发展为全国同行业知名企业,并带动了38家同类企业聚合集群发展,永丰因此成为全国卫生用品(消杀剂系列产品外用消毒软膏贴膏单品)的产业集聚地。
诚志和地威两家制药企业抱团联手生产的“化积口服液”,已稳固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
■重铸辉煌
永丰完成医药产业群过渡
永丰县医药化工产业办公室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今年1月至7月,该县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3%和23.8%。
种种迹象表明,一度跌入低谷的永丰药业,在蓄积了力量经历了凤凰涅槃般的战略调整后,正在产生深层律动,正在形成新的集群效应,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医药企业群向医药产业群的过渡。
如今,在永丰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医药产业群生产的多品种药品和保健食品,在永丰呈百舸争流之势,正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
截至2011年底,产值过亿的规模药企达8家,全县医药生产企业(含消杀剂)产值达9个亿,税收2800万元,成为永丰县四大支柱产业的“顶梁柱”之一。按照永丰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永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县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将达30亿元。永丰正在举全县之力,重铸昔日“江南药业强县”辉煌。
■采访手记
走特色化非均衡发展道路
对于永丰药业今后的发展目标,永丰县委书记肖志华说:“在当前全球经济呈现下行趋势,国内发展环境急剧变化和县域经济同质化竞争的新形势下,永丰要实现进位赶超的关键在于培育核心竞争力,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就是要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化、非均衡发展道路。”
肖志华告诉记者,按照永丰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永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县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税收分别达30亿元和1.2亿元,扶持1家以上企业上市,培育5家以上医药生产企业销售收入过5亿元,培育5家以上医贸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2亿元,5个以上药品单品年销售收入过亿元。
永丰药业这支“航母舰队”,正在重获“江南药业强县”的声威中扬帆远航!
◎文/图 记者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