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保险 >> 正文内容

四大险企上季净利同比降近九成 中国平安逆势增20%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刘欣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31日

    因银行贡献17.79亿元利润

  其他三大险企同期利润均大幅下降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601318.SH;01318.HK)昨晚公告称,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60.85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1.26亿元,同比增长20.7%,为四大上市险企增速最高。

  上市险企三季报已经发布完毕。早报记者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四大上市险企累计实现净利润289.7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8.5%;其中,第三季度四大险企累计实现净利润为8.3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8.18%。

  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保险业务较去年同期并无明显好转,另一方面,受资本市场持续低位运行的影响,符合资产减值的条件的权益类投资资产,各家公司均在三季度进行了大幅的资产减值计提。

  四大险企上季净利同比降近九成

  梳理四家险企数据,在前三季度以及第三季度,中国平安一枝独秀,分别实现了业绩的净增长,增速分别为10.8%、20.7%。分析人士称,中国平安由于银行稳定的收益贡献加上去年同期深发展并入时一次性确认了损失,今年三季度业绩得以稳定增长。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银行业务为集团贡献利润人民币52.46亿元,对前三季度利润贡献占比32.61%,其中第三季度贡献净利17.79亿元。此外,保险业务也实现了稳定增长。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规模保费1575.68亿元,其中盈利能力较高的个人寿险业务实现规模保费人民币1387.09亿元,同比增长9.8%,平安产险前三季度实现保费收入人民币738.87亿元,同比增长20.0%。

  而受资本市场低位运行的影响,股债双衰的背景下,另外三家上市险企由于计提资产减值,业绩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下滑。总体来看,四大险企第三季度总计净利润仅为8.36亿元,同比降88.18%。其中,利润下滑最大的仍为中国人寿,该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74亿元,同比下降55.57%;第三季度实净利润亏损22亿元,同比下降159%。

  此外,另外两家险企也遭遇了大幅的业绩下滑。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3.24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2亿元,同比下降15%。中国太保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1.35亿元,同比下降55.3%;第三季度净利润为4.97亿元,同比下降58.7%。另外,影响中国太保净利润下滑的另一原因为,去年上半年转让太平洋安泰人寿50%股权实现净收益4.79亿元、去年三季度处置金融学院资产确认净收益6.59亿元,抬高了去年同期的净利润的基数。

  保险股业绩四季度有望提升

  此外,资本市场持续低位运行导致四大险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增加,中国人寿今年前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290.24亿元,同比增长384.06%;第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139.04亿元,同比增长480.3%。中国太保前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41.75亿元,同比增长111.29%;第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5.99亿元,同比增长98%。新华保险前三季度累计计提47.69亿元,同比增加6433%,第三季度计提减值损失27.53亿元,同比增加777%。中国平安前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80.83亿元,同比增长185.5%。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计提投资资产减值损失只是出于会计处理的要求,将前期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浮亏在损益表上进行确认,仅是财务处理方法对当期会计利润的负面贡献,不影响保险公司净资产表现,并不反映公司价值的变化。

  招商证券研究报告分析,中国人寿资本公积195亿元浮亏已经全部消化,预计报告期末浮盈2亿元。新华保险第三季度将部分可供出售资产浮亏转为资产减值损失后,单季度新增浮盈1亿元,浮亏余额还剩8亿元。中国太保第三季度浮亏仅增8亿元,累计浮亏增加至64亿元。

  一位保险分析师称,浮盈浮亏均是指按照时点即9月末历史累计的可供出售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情况。由于各个公司计提资产减值的方式不同,中国人寿计提政策最为审慎。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人寿可供出售权益类资产已经实现浮盈,计提减值压力较小。但是由于可供出售类资产可以出售实现投资收益,也可以灵活计提,因此,具体的计提减值压力很难判断。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宏观政策逐步回暖,资本市场底部空间有限,各家保险公司充分计提资产减值,保险股的业绩在四季度以后有望逐步回暖提升。

分享:

来源: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