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郭立场:央企办社会职能机构为何亏损频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9日

    受国务院委托,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近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剖析了目前国企改革中存在的体制、机制、结构和历史问题。其中明确表示,中央企业还有医院、学校和管理的社区等社会职能机构8000多个,对这些机构的费用补贴每年多达几百亿元。

    部分央企的改革不到位、低速低效运行的现状,央企办学校、医院等社会职能机构,俨然一个小社会,包办员工的衣食住行,年获补贴数百亿元,影响了国有企业自身发展及国民经济的整体提高。如何改革遗留下的历史问题,解决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深层次问题,从而焕发中央企业的活力,是现阶段国企中改革的重要任务。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人们所熟知的“诺斯悖论”,描述的是国家与社会经济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的关系形态,即“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在我国大多数的受管制市场上,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利益集团即“政企同盟”,结盟者一方为行业管制机构,另一方为行业原有的垄断巨头。它们在“合法”攫取巨额垄断利润的同时,极力阻碍着公平竞争之市场博弈规则的建立。

    不难看出,央企办社会职能机构亏损频频出现,源于一种缺乏监管下的“安全感”。因缺乏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外部监管机制,尤其是缺乏问责机制,素来国家会为最终债务买单,这无疑是“拿纳税人钱为企业交学费”。破除中央企业“包办一切”的弊病,必须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实行全方位的法律监督和行政监管,让企业与社会职能机构分离,规范权力的运行。国资委正在试图为庞大的央企戴上锁链,但这能否最终避免亏损乱象,依然是个未知数,笔者想说的是,单靠国资委一个部门进行对央企的监管,尚不足以形成“合势”来从各个角度规范央企行为,倘有多部委联手进行“联合监管”,相信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

    关于治理,全球治理委员会提出了一套不同于传统行政范式的治理理念和善治的制度架构,强调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强调自上而下的管理和自下而上的参与相结合,强调管理主体的多样性,并以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最终目标。要消除央企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应改革现有的体制,尽可能地消除垄断,政府尽可能地退出市场领域;另一方面央企也应该改进现有的工作习惯,并进一步将舆论、民意评价进入考核机制中。惟有如此,才能促使企业在利益的权衡中不断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给企业和社会带来均衡利益和长远利益。

分享: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