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江西13人有望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现有23人

来源:江西晨报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4日

     日前,文化部公示了我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据了解,江西省13位“非遗”技艺者进入名单。江西省婺源县的歙砚制作技艺以及鄱阳髹漆髹饰技艺(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两个“非遗”项目有望产生首批国家级传承人。

    昨日,记者从省文化厅了解到,江西省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人。在传统戏剧、传统技艺等专业性较强的各大门类中,江西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均占有一席之地。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推荐江西占了13席

    据悉,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部在此前开展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此次评审推荐了490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民间文学20人,传统音乐31人,传统舞蹈49人,传统戏剧112人,曲艺34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13人,传统美术70人,传统技艺111人,传统医药19人,民俗31人。

    记者了解到,江西省有13位“非遗”技艺者在此次公布的名单之列,他们有望成为国家级传承人。这13人分属于传统舞蹈、传统戏剧和传统技艺三大类。既有狮舞(古陂蓆狮、犁狮),也有傩舞(婺源傩舞),还有赣南采茶戏、抚州采茶戏、德安潘公戏,同时也有歙砚制作技艺、髹漆髹饰技艺。在名单中,以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传承人居多,占到6个席位。

    江西省现有23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江西省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5项,省级“非遗”项目有164项,基本上每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都有一位国家级传承人。”据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的吴姓工作人员介绍,在传统戏剧、传统技艺等专业性较强的各大门类中,江西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均占有一席之地。

    据了解,江西省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3人(除婺源傩舞和瑞昌竹编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相继逝世外还剩21位)。

    歙砚制作技艺有望产生首位国家级传承人

    昨日,记者在省文化厅了解到,在此次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中,江西省婺源县的歙砚制作技艺以及鄱阳髹漆髹饰技艺(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两项“非遗”项目是首次推荐国家级传承人。

    “歙砚、端砚、洮河石砚和澄泥石砚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砚。歙砚产于江西省婺源县的龙尾山,所以又称‘龙尾砚’、‘婺源砚’。”吴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歙砚制作技艺始于唐朝开元年间。

    建国后,歙砚的采制业进入了历史上的繁荣时期。据了解,目前婺源从事歙砚制作的人员已逾三千,歙砚作坊、销售店面上百家。2005年,婺源县还成立了砚文化研究会,以培养新一代的制砚工艺师。“歙砚制作技艺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但国家级的还没有评定”,吴姓工作人员说,此次有望产生首位国家级的传承人。

    除了歙砚制作技艺有望产生首位国家级传承人外,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也将有望产生首位国家级传承人。记者了解到,脱胎漆器、瓷器、景泰蓝合称“中华三宝”。脱胎漆器历史悠久,以制作精巧,造型新颖,漆面光泽,内壁光滑见长。

    “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始于汉朝,20世纪60~80年代,远销东南亚和欧美,产量跃居全国第二”。吴姓工作人员介绍说,鄱阳脱胎漆产品有300多种,曾远销海内外。

    “对歙砚制作技艺和鄱阳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认定国家级的传承人,不仅对保护和传承这两种技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江西省整个‘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有重要意义。”吴姓工作人员说。

    婺源傩舞传承人程金生将接棒胡振坤

    记者了解到,除了这两个“非遗”项目有望产生首批国家级传承人外,此次公布的名单中还新认定了一项“非遗”项目的国家级传承人。

    “婺源傩舞的传承人程金生是此次新认定的,原来国家级传承人是胡振坤”,吴姓工作人员说,胡振坤去世之后,婺源傩舞的国家级传承人空缺,就需要重新组织申报,认定新的国家级传承人。

    据悉,婺源傩舞俗称“鬼舞”或“舞鬼”,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史研究的“活化石”,引国内外专家、学者注目。傩舞舞者戴着各种质朴而夸张的面具,带有鲜明的巫术色彩,最早是一种祈福和祷告的仪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民间舞蹈,在婺源段莘乡庆源村、秋口乡长径村和李坑村一带颇为盛行。

    “傩舞的面具有四五十种,一般为木雕,脸谱生动,忠奸贤愚、喜怒哀乐都是表现的主题”。据吴姓工作人员介绍,傩舞的传统节目有《开天辟地》、《刘海戏金蟾》、《双猴捉虱》、《后羿射日》、《张飞祭枪》、《判官醉酒》、《猴王降耗子精》等数十个,舞蹈动作粗犷而朴实。

    下拨1933万元保护国家级非遗项目 据悉,今年江西省财政部门共下拨1933万元用于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21万元用于支持罗会武(南丰傩舞)、刘有生(于都唢呐“公婆吹”)等21位传承人传习活动及生活补助;1182万元用于赣剧、西河戏、西山万寿宫庙会等1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730万元用于国家级文化生态试验保护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来源:江西晨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