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科技创新成江西绿色崛起强力引擎

来源:大江网-新法制报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4日

    今年1月至8月,江西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4.7%,拉动工业增长5.4个百分点,已成为拉动全省经济进位赶超的重要增长极,这得益于我省自2009年开始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

  科技创新,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成为江西绿色崛起强力引擎。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六个一”工程助力江西崛起

  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科技创新被认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也被看作是一个地方经济崛起之本。

  省委、省政府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2009年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该工程指的是:主攻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100个创新型企业,实施100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建设10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办好1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组建10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

  在科技创新这个有力引擎的推动下,我省恰如一位跳高好手,一次又一次地大幅超越自己的原高度:从2006年至2011年,全省区域创新能力的排名由全国第22位前移至第18位,大幅跃升4位;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继续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占整个GDP的比重一年上升一个百分点。

  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江西打破了跟踪模仿、承接转移的传统发展路径,形成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格局。

  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实施三年来,在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科技创新已成为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以及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强劲动力!

  科技入园成为“江西品牌”

  科技入园则是江西省科技工作的“品牌”。从2006年起,我省在全国科技系统创造性地提出机构、政策、项目、人才和服务“科技五入园”模式,推动科技对接园区、企业、基层,积极破解“科技落地难”问题。

  天人生态是国家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企业,就是通过实施科技入园工程,运用“中心+企业+平台”模式的典型代表。该公司技术副总监刘细平说,在开发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帮助下,公司先后获批组建了5个国家级和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并成为真菌杀虫剂基础性国标制订单位,公司生产的生物农药填补了我国真菌杀虫剂工业化生产空白。

  实际上,类似受益的企业、园区,在江西随处可见。这种创新服务模式,有效推动了园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5年来,全省开展科技入园的市县从最初的20个增长到110个,入园服务机构从最初的28个增长到125个,服务园区企业数量从1319个增长到18200个。园区企业通过科技入园增加销售收入239.49亿元,创造利税32.72亿元,解决就业16.27万人。

  科技成果转化造福百姓

  科技创新,看似晦涩难懂,但实际上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节能电动车到街头的半导体照明(LED)路灯,从餐桌食品到电子产品,无不蕴含着科技创新。

  这5年来的一个个数据,一个个实例,见证了江西科技创新正在助力经济,造福民生。“十一五”期间,我省在光伏、半导体照明、铜冶炼、金属新材料、高技术陶瓷、航空制造、新能源、汽油化工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在全国走在前列,形成了创新优势,而且这些优势正在进行成果转化,造福人类。

  聚集一大批创新领军人才

  人才被看作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而人才聚散一贯被认为是事业兴衰的晴雨表。江西通过实施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院士后备人才、青年科学家培养计划和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等人才培养计划,并实行“引进一个人才、办起一个企业、兴起一个产业、聚集一批人才”的人才战略,聚集了一大批领军人才。

  2006年以来,我省的两院院士由2名增至4名;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由90名增至163名;新确立10名院士后备人才、118名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99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

  我省正在加快创新型江西建设步伐,整体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按照既定目标,2015年,江西省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望达到55%以上,夯实发展、谋求创新的热潮正在赣鄱大地如火如荼。

  文/图◎首席记者全来龙

来源:大江网-新法制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