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3日
国务院常务办公会在安排第四季度经济工作的时候,政策口风发生较大变化。作为股市投资者而言,关注这一政策口风的变化至关重要。
会议的关键变化在于货币政策方向。其一,前瞻性地调节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合理的市场流动性和新增贷款规模。这样的提法是第一次。过去,总是把新增贷款规模放在前面,强调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和贷款增量控制的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然后才说保持社会融资总量的合理增长。
这说明:凭借贷款数量的增减来判断经济活跃程度的做法将成为过去,而未来将更加注重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扩张与收缩。尽管这件事提出已经一年之久,但把社会融资总规模作为国务院确认的“控制目标”还是第一次。这使得央行今后的主要工作将转向“流动性控制”和社会融资总规模一部分——新增贷款规模的控制。
有了上述总的基调,于是有了其二:优化信贷结构,扩大债券发行规模,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改善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也就是说,不要指望新增贷款规模大幅上升,而应当关注它的结构性调整。这有两层内涵:一是贷款方向的调整;二是长、中、短期贷款的比例关系。其实,数月以来,中国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比一直处于低位,并据此认为中国投资增长过缓,这样的看法或许已经不合时宜。而正确的看法,应当基于社会融资总规模,要看到除信贷之外的其它中长期融资规模,比如金融债、公司债、企业债等债权融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股票等股权融资规模。
这就是国务院希望更多通过“扩大债券发行规模,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去“改善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的重要内涵。这里尤其应当强调股权类资本向实体经济的注入,因为,一大轮企业生产成本的上涨,已经使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出现恶化趋势。如果我们指望企业依靠自身的能力加以修复,那中国企业就会大规模去库存,同时减少生产规模;如果大多数企业被迫选择生产收缩,那中国经济将出现断崖式回落,这是政府无论如何也不能允许的可怕事态。
从现在的情况看,央行可以通过逆回购这一短期资金释放,滚动积聚货币投放量,当逆回购量稳定并已经达到远远超过“一次降准”所释放的货币数量(比如6000亿到7000亿元)之时,央行才会“降准”一次。这样的做法,将充分体现货币政策的被动性。这也是正确的选择。
至于股市,现在只能指望经济见底稳定转变投资者预期,同时让赚钱效应,诱使储蓄转化为投资,然后央行再加大向商业银行释放流动性。比如,降准、降息。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