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金管局三年后再出手6亿美元干预汇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3日

    [导读]当投资者准备在热钱涌入香港时,搭把顺风车时,热钱却已经在过去两个月炒了一轮。

“Smart Money(聪明钱)部署完成,香港金管局才出招,这时,零售投资者才反应过来,过去几个月香港市场都发生了什么。”看着关于香港金管局干预香港汇率的消息,一位基金经理感叹道。

10月20日,香港金管局宣布,在强方兑换保证水平(即1美元兑7.75港元)买入6.03亿美元,以维持港元汇率稳定,这是2009年后,香港金管局首度干预香港汇率。由于本次操作,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将于10月24日相应增至1533亿港元。截至10月19日,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为1486.53亿港元。

金管局表示,近期市场对港元需求增加的原因,与欧洲市场略为回稳,美元偏弱,美息下降以致资金流入区内货币和股市有关,其他亚洲货币亦同样面对上升压力。

“今年上半年开始,市场多了一些名为‘Dividend Yield(股息收益率)’的基金,这些资金流入香港,它们专注于投资香港市场上收益较高的企业债,投资者每年获得5%至8%的收益率。”上述基金经理透露,因此,2个月前,当市场还在大呼“避险情绪”之时,这些资金已经悄悄进入香港,并部署完毕。

人民币“替身”

由于香港采取联系汇率制度,香港金管局需要保证1美元兑港币汇率在7.75至7.85之间。若汇率到达7.75时,金管局需要提供强方兑换保证,买入美元,抛出港元,以维持两种货币汇率在约定区间。

据一位外汇交易员介绍,在19日凌晨,外汇市场曾出现7.7498的叫价,升穿了7.75的保证水平,但此叫价最终未成交。但此后,该数字一直在7.75的水平徘徊。

为何近来嗜利的热钱,汹涌入港?

“伴随着外资进入香港的,还有美股的大跌。”上述基金经理透露,当游资炒完一轮美股,它们会转向风险和估值较低的香港市场。近期,市场的投资取向从保守转为进取。同时,他认为,外资进入香港市场与中国经济的预期有很大关系。

从某种程度来说,港币成为人民币的“替身”。

澳新银行高级经济师杨宇霆告诉本报,目前,投资中国经济主要有两种产品分类:一种是炒人民币;另一种则是投资与中国经济相关的产品及企业。

由于每次美国总统大选以前,人民币都会呈现一小阵升幅。此外,外资纷纷预测,中国经济已经见底,短期内,会有利好消息传出。

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逼近19年来的高位。最近一周,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突破6.26,询价交易市场更一度达到6.2446,为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自8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已上升1.73%。

星展银行(香港)资金和市场部门高级副总裁王良享告诉本报这样一组数据,10月22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市场价为6.2546元,而央行公布的两种货币汇率为6.3071元。市场价高于官方公布价格,这种情况从8月底开始出现。

“这意味着,市场对人民币有升值预期。”海通国际外汇分析师郑广复告诉记者,这两个月里,人民币不交收远期外汇合约的二级市场买盘有所增加。然而,王良享坦言,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的空间已不大,若资金短期内进入人民币货币市场,这更像一笔短期资金,市场份额亦不大。

开始?结束?

当投资者准备在热钱涌入香港时,搭把顺风车时,热钱却已经在过去两个月炒了一轮。

“金管局入市干预汇率只是一种信号,港币汇率上升不是这个月才发生的事情。” 王良享提供这样一组数据,在欧债危机爆发期间,港元汇率在今年5月份以前,曾走弱了一段时间,今年6月,港元汇率为7.77,在QE3推出后,即9月份,港元汇率已升至7.755。因此,最近一周,港元汇率只是从7.755升至7.55,此前几个月已有0.02的波幅。

而在市场方面,从今年6月起,恒生指数18185点升至10月22日的21697点,达到一年来的最高点,升幅超过19%。此外,香港房价亦在近半年大幅攀升,今年前八个月,香港房价每月平均上升约2%。

不过目前看,与2009年金融危机相比,这一次热钱流入香港的力度较弱。2009年,QE1推出后,热钱流入香港,将港币汇率从7.81,推至7.75,并将香港银行体系总结余从2008年9月的70多亿港元,推至2009年3月的1480亿港元。金管局多次增发外汇基金票据吸走资金,使结余降至千余亿港元。

“这些所谓的‘热钱’基本没有离开过香港。”王良享认为,早前,因欧债危机离开香港的资金慢慢回来,但相比2009年,额度大大缩减。他认为,金管局干预港币汇率的行动可能“陆续有来”,但力度应小于2009年水平。

面对热钱进入及泡沫显现的香港金融市场,10月21日,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在个人网志中提到,目前,楼市与香港经济严重脱节,楼价向下压力很大。市场参与者应做好准备,应对楼市风险。

分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