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7日
安卓
行情惨淡,在内地券商直喊自己快被边缘化了的同时,香港券商的日子似乎更不好过。今年以来,不少香港中小券商遭遇生存危机,开拓内地客户成为其自救的重要策略之一。
“这是我第一次以正式的身份来到内地,希望以后能够逐步打开内地市场。”香港证券(国际)有限公司主席兼总裁唐宏广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第一站,唐宏广选择在深圳拉开一个港股投资模拟大赛的活动,但显然唐宏广的醉翁之意不在于大赛本身,而是通过各种活动,招揽内地客户前去开户。
佣金“割喉战”
今年上半年,恒生指数一直低位徘徊,成交量大幅下跌。香港主板市场成交总额6.90万亿港元,同比下滑22.15%;创业板市场成交总额191.08亿港元,同比下滑55.41%。
对于仅靠经纪业务“谋生”的中小券商而言,成交量下滑意味着佣金收入下降。香港一家中小券商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今年以来,他们拥有的客户交易量同比下降了15%~20%。
“自去年以来,整个香港本地券商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打佣金战争夺客户,使整个行业的佣金收入进一步缩减。”上述中小券商负责人说,经纪佣金本有固定的点数,为交易金额的0.25%,“去年我们下调到了0.15%,今年不得不调整到0.05%。”
今年8月,永丰金融公布,客户若使用网上平台或手机进行股票、窝轮及牛熊证交易,每宗交易佣金仅3.68港元,这几乎是香港券商佣金市场最低水平。渣打更是向新增投入100万港元以上资金的客户推出5年证券交易免佣,但只免买入佣金,卖出股份仍会收取,该行佣金标准为交易金额的0.2%。
对于行业的恶性竞争,香港证券商协会主席蔡思聪将其形容为“割喉”。
为了吸引客户,香港本地券商可谓各出奇招,有媒体报道,耀才证券推出股票分期供款计划,以供楼形式买股票。
上述券商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很多中小券商都快挨不下去了,尤其是一些小券商急于寻求被并购。
转身内地
本地市场挖潜有限的背景下,一些香港中小券商将视线转向广袤的内地市场。
4年前,天津滨海新区的“港股直通车”概念兴极一时,一些香港券商曾跃跃欲试,但后被无限期推迟。今年以来,随着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跨境港股ETF产品获批以及中集集团拟推“H转B”方案,令不少香港券商嗅到了一丝政策先机。
“我们当然是希望‘港股直通车’政策能够放开,但这要看国家的政策。”唐宏广说,目前第一步是希望通过各种活动打开内地市场,而下一步,他计划能够在内地安排客户开户等“一条龙”服务,同时与内地券商合作,共同开拓市场。他透露,目前内地客户占其总体客户的10%左右。
上述券商负责人也告诉记者,继“港股直通车”之后,今年香港券业又燃起了对内地市场的兴趣,很多券商跃跃欲试。
但事实上,个人跨境证券交易目前仍是内地资本项目管制最为严格的部分之一,内地投资者还不能直接购买H股。这种背景下,内地投资者投资境外依旧要受到购汇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