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债市十年大飞跃:从“跑龙套”到“唱主角”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董云峰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08日

回望过去10年,中国债券市场的强势崛起,堪称资本市场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近年来,债市一改曾经的边缘地位,其作为第二大社会融资渠道的角色逐渐稳固,大大提升了我国直接融资比例,有效改善了社会融资结构。

根据央行近日公布的社会融资规模历史数据,企业债券净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已经从2002年底的1.8%上升至2011年底的10.6%,仅次于银行贷款。过去3年,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分别为12367亿元、11063亿元、13658亿元。

今年前8月,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累计10.07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1.33万亿元,占比进一步升至13.24%。尤其在今年三季度以来,债券融资占比已经突破20%,远超股票、信托和票据。数据显示,7、8月份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分别为10522亿元、12407亿元,其中债券融资分别为2486亿元、2584亿元,占比分别高达23.63%、20.83%,创下历史新高水平。

实际上,出于对信用风险的担忧以及存贷比限制,商业银行今年以来明显缩短了贷款期限,信贷融资短期化趋势突出,这使得在社会中长期融资结构中,企业债券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机构预计其占比约为三分之一。

而从市场存量来看,2002年末债券市场托管量不到3万亿,而截至2012年7月底,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达到24万亿元。

10年前,我国债券市场仅有国债、央票和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和可转债等少数债券品种;其中,政府债券和准政府债券占据绝对优势,2002年全年企业债发行规模仅为325亿元,占比不过3.3%。

10年后,债券市场基础品种实现全覆盖,主要包括国债、央票、政策性银行债券、商业银行债券、非银金融机构债券、企业债、公司债、短融、中票、超短融、定向工具,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中小企业集合债、中小企业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以及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和资产支持票据等创新产品。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手段日益多元化。截至2012年7月末,我国信用债券余额达到6.2万亿元,占我国债券市场整体余额的25.8%,市场规模已排名世界第三位,亚洲第二位。

在债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背后,还要看到,目前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债难问题依然突出。在中央政府鼓励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背景下,近年来各类中小企业债券逐渐发展起来。相形之下,民企发债依然步履维艰。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民企发债规模合计1535.61亿元,同比大增四成,但占信用债的比重依然不到10%。

对此,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早前指出,由于中国债券市场是在政府扶持下,为政府解决问题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的监管理念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为政府解决问题的观念,偏向于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

更值得担忧的是,市场的高速发展,将带来信用风险的进一步积聚,从而对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与管理水平形成挑战。然而,多年来,中国债券市场从未出现过实质性违约事件,投资者原本薄弱的信用风险意识被消磨殆尽。

无论如何,发展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都将是未来中国金融业发展和改革的重大主题。日前公布的金融业“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完善债券发行管理体制,加强各部门协调配合;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推进产品创新和多样化;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为债券市场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上述规划还提出,在继续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支持下,预期非金融企业股票和债券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将显著提高;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将提高至15%。

(第一财经日报)

分享: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