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高翔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9日
按照湖州市信用担保行业协会的说法,“由于担保行业正面临着政策和市场两个层面的大洗牌,一部分实力较弱的中小型担保企业纷纷倒闭或歇业,转型成为担保公司今后发展的必经之路”。
担保公司该如何转型?在担保公司的市场竞争和转型升级中,政府应如何定位?温州金改,给担保公司带来了哪些契机?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浙江省信用与担保协会秘书长卢绍基。
在浙担保公司平均放大不到3倍
NBD:据我们了解,一些浙江地区的民营担保公司盈利困难,收入无法覆盖日常开支。在您看来原因是什么?
卢绍基:从我行业协会了解到的情况看,目前担保公司平均收取的费率在2%左右。而担保公司的客户又是由于抵押物不足,被银行筛选下来的,信用度不高,因此2%的收益无法覆盖风险。按照往常经验,一家担保公司,担保放大倍数5倍,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但实际情况是,浙江省有600余家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约400亿元,一年的担保量在1100亿元上下,平均放大倍数不到3倍,并未达到盈亏平衡点。
NBD:而在另一端,银行近年来却获益颇丰。担保公司有无与银行共享收益的机会呢?
卢绍基: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后,部分银行提高了与担保公司的合作门槛,更有甚者对担保公司存在所有制的歧视。如某国有大行规定,与担保公司合作时,对政策性担保公司的合作授信规模可以达到注册资本的5倍,而民营担保公司只能放大到3倍。另一家国有大行曾规定,只与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地市级政策性担保公司合作。而银监会也是站在避免银行风险的立场,来对担保公司实施监管。
NBD: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正视,部分担保公司存在超出经营范围违规操作的现象。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卢绍基:由于担保费率过低,无法覆盖风险,同时银行的合作门槛又较高,因此担保公司无法做大业务量,难以盈利。同时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的80%须存在银行作为保证金,只能获得定期存款甚至活期存款的收益。因此部分担保公司铤而走险,打起了擦边球。而打擦边球就会有违规行为的发生。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