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晨报 作者:苏渝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9日
当沪综指瞬间跌破2000点、市场一片恐慌之时,9月26日晚间,30多家创业板公司几乎同时发布了关于不减持公告,这30多家创业板公司要么除了承诺2012年年内不减持,有的还承诺追加增持股份延长锁定期。9月27日,市场也作出了正面反映,大涨了52点,重回到2000点上方。
毫无疑问,创业板上市公司这次的集体不减持承诺,市场是作为正面解读的。之所以这样说,在这之前,投资者忧心忡忡,因为9月28日,创业板就实现全流通了。全流通后,投资者担心大股东会不遗余力的减持创业板股票,其原因是创业板股票普遍“三高”,如今也因业绩“变脸”,浓妆退去,美女成了老妪。
对于上述承诺,其实也有让投资者担心的地方,因为有过“不守承诺”的先例,把投资者当猴耍。
比如,2012年6月8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旋极信息,公司6月2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大股东、实际控制人陈江涛先生已针对另一公司诉本公司侵权案件向本公司做出书面承诺:“如果公司因本次侵权案件最终败诉,并因此需要支付任何侵权赔偿金、相关诉讼费用,或因本次诉讼导致公司的生产、经营遭受损失,公司实际控制人陈江涛先生将承担公司因本次诉讼产生的侵权赔偿金、案件费用及生产、经营损失。”后来,官司进展输赢赔偿等都如泥牛如海没有了下文。
这还不算,创业板众多公司大股东招股时都承庄严承诺:三年不减持或终身不减持,结果却为了减持而提前辞职走人了,使承诺成为一张废纸。这不是一家两家公司,比如着有众多明星持股的华谊兄弟,明星们承诺:自公司股票发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次发行前其已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收购该部分股份。结果,华谊兄弟上市半年后,明星们纷纷跳槽,变现了手中的全部股票。
诚实守信是上市公司立业之基,承诺更是一诺千金。人无信不立,公众公司更应如此。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