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中国式“影子银行”规模达20万亿 风险加剧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8日

    “影子银行”迅猛的扩张速度引起了业界和监管层的高度关注。近日,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指出,至今各国仍未从源自影子银行的金融海啸阴影中走出来,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传统金融统计信息存在缺失,数据不能及时反映危机迹象,之后又无法准确判断危机扩散的风险。 

  对于出路,潘功胜说,强化各国央行职能,修订法律框架,拓宽监管领域,扩大统计范围。

  影子银行迅速扩张

  “影子银行”的概念源自美国,因酿就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而颇负盛名。据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估计,2010年中国存量影子银行贷款已达20万亿元,占中国GDP的1/2。据悉,目前影子银行的资金来源不仅包括储蓄资金、企业闲置资金,还包括从银行融资便利的企业和个人从银行套取的低利率贷款资金,再转手贷给大量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企业和个人。

  数据显示,2002年到2011年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由2万亿元扩大到12.83万亿元。同时,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3个表外融资指标十年间高速膨胀,委托贷款新增由2002年的175亿元扩张至2011年的12962亿元。

  还有更多的资金是通过银行理财的渠道流入了“影子银行”。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规模达16.5万亿元之巨。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在金融管制、资金垄断下,大型国企等能以低廉利率从银行获得大笔贷款,中小民企与政策限制型企业则普遍通过“影子银行”获得资金,形成金融“双轨制”。

  房地产成风险集中地

  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总体来看,目前风险只是局部的,尚未形成系统性风险。”而鉴于银根紧缩、房地产调控,房地产无疑成为“影子银行”资金集中地,房地产业过度信用扩展,风险增大。

  国际评级机构标普近期表示,对大部分开发商的评级展望仍属负面,预计未来6至12个月可能会有少数正面评级行动。2012年和2013年,随着开发商确认过去12个月疲弱的物业销售以及利润率下降的事实,多数开发商的信用比率将削弱。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对媒体表示,银行表外业务和信托业务的风险来自两大领域:一是过去几年银行信贷限制的房地产融资,二是因贷款额度紧张被银行赶到表外的融资项目,这些项目当时之所以被赶至表外,可能银行觉得风险较高,或者认为风险存在不确定性。

分享:

来源: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