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财经评论 >> 正文内容

李迅雷:新股停发难改下跌 上市公司监管需加强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7日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副总裁李迅雷日前表示,股市表现与经济质量相关,经济不能持续依靠投资拉动,同时完善资本市场制度应着眼长远发展。

    中国证券报:上证综指近日创下近三年来新低,A股成为今年以来全球主要股市中表现最差的市场。如何看待这种疲软走势?

    李迅雷:股票走势和经济更相关。在上市公司盈利预期下行的大背景下,尽管监管层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新政,但这种有效性被经济回落和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担忧部分掩盖了。如果没有新政,市场可能下跌得更多。包括分红、完善公司治理、回购股票、降低交易费用等等都是有效的政策。此外,金融行业的创新意义也非常大。对于证券公司市场地位和竞争力的提升非常有利,所针对的对象包括券商、基金、私募等等。其中,对券商新产品审批流程的简化非常受欢迎。目前看券商收入还在下降,毕竟创新形成收入需要一个过程,但总体来看大券商对传统经纪业务的依赖性在降低。

    我国经济增长仍靠投资拉动,但投资与盈利并没有相关性。盈利是和公司治理等有关,新兴市场的公司治理结构普遍不完善,能给股东的回报偏少。此外,股市表现和投资者的不成熟有关,国内投资者偏爱炒新炒短。海外市场对红利回报要求比较高,上市公司一年会分红两次,而国内主要是股票价差收入。此外,国外经营不好的公司会退市,会被剔出成分股,能够留下的大多是蓝筹股,但国内退市制度并不完善。市场走向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的资本市场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内走了人家一百多年的历史。所以市场面临调整可能比大家预期的要长。

    中国经济经历30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看投资拉动解决不了经济发展结构性问题。靠投资拉动,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我希望以改革创新的方式来解决长期形成的历史问题。

    进一步完善发行退市制度

    中国证券报:在人气低迷、投资者信心缺失的情况下,不少人建议叫停新股发行。新股发行是否应该叫停?新股发行体制应如何完善?

    李迅雷:用控制供给的传统思维来解决问题是不足取的。过去的案例也告诉我们叫停新股发行并没有改变市场下跌趋势。新股停发只是缓解了下跌幅度,涨跌最终还是看业绩和盈利。如果上市公司盈利预期下跌,那市场还是会下跌,新股发行改变短期供求关系并不能改变股市运行。我建议,新股采用集中发行、集中上市的形式。如果排队的股票多,集中发行股票的价格降低,投资者的选择余地也大了,购买成本下降,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盈利机会就增加。过去20多年来,投资者无法赚钱也和他们持有的股票成本过高有关,投资者总是习惯在供不应求的市场情况下投资。

    我建议新股发行可以由交易所来决定发行时机,可以协调发行者和投资者之间的需求和供给关系。当然新股发行最终要走向注册制,在投资者本身专业水平和投资理念有很大欠缺的时候,审核是需要的,但总体希望不要有太多干预。此外,如果退市制度完善的话,发行也可以进一步放松,这样投资者风险意识自然会加强。

    中国证券报:退市制度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

    李迅雷:以股价表现决定退市的规定不是很合理,应该更多地从经营业绩来看。如果连续几年亏损会有退市压力,但退市和二级市场股价表现联系就有点问题。今后随着股票增加,很多公司的股价水平都不会太理想,这方面可以借鉴西方相关的退市制度。他们的退市率很高,否则指数不能一直往上走。

    加强上市公司监管

    中国证券报:如何看待融资和分红仍然失衡的问题?

    李迅雷:分红我是赞成的。目前国内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投资者维权意识欠缺,分红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但把分红作为融资交换条件值得商榷。国外市场再融资的行为较少,投资者本身是理性的,如果企业得不到股东的支持,企业是很难发展下去的。

    中国证券报:在股市低迷的背景下,转融资先期推出,对市场影响几何?

    李迅雷:我觉得转融资和转融券都应该推出。股市有合理的涨也有合理的跌,这种制度才是可以持久的。

    中国证券报:中国资本市场目前最急需解决什么问题?怎样才能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李迅雷:首先,市场需要更多的信息披露,向社会披露信息比监管部门监督覆盖面更广,效率更高。其次,过多的审批和市场化要求不符合,放权会减少寻租空间,这对市场有利。最后,对上市公司要加强监管,公司治理结构完善才是市场发展的保证。

分享: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