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伊始,新基金发行已经提早进入“备战”阶段。数据显示,仅在2011年1月就有17只新基金发行,几乎是2010年同期的两倍。而且,2011年2月尚未过半,就已有3只新基金在火热发行中。面对新基金“抢滩”,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垄断渠道、费率高昂等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局面,不少基金公司纷纷开始创新营销渠道,渴望从“层层包夹”中寻找突破口。
大银行地位难撼动
业内人士分析,由于2010年下半年有几波较好行情,以及投资者对于通胀预期日益升温,2011年的基金销售行情或将看好。因此,虽然农历新年刚过,各家基金公司的新基金营销战已提前打响。
数据显示,截至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稿,2011年以来国内新发行的20只基金当中,以建设银行 为代表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占据了基金托管人80%的份额。其中建行7只,农行4只,工行3只,中行2只;而中小银行仅有浦发银行2只,光大银行 1只,华夏银行1只。
某基金公司渠道经理张然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基金销售体系以商业银行为主,证券公司为辅,基金公司直销和第三方销售所占的份额十分有限。“在渠道为王的基金营销中,谁掌握了销售渠道,谁就掌握了话语权。大银行垄断渠道,这种情况在很长时间内很难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