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一度紧张的货币市场资金面开始扭转,2月10日,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加权利率大跌近100个基点,7天回购加权利率下跌17.91个基点,整体看,其余各回购品种利率也均呈现小幅回落的走势。市场交易员普遍表示,货币市场利率有较大幅度回落,显示出目前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已经重归宽裕。
与此同时,在2月9日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后,央行宣布重启暂停三周的央票发行,周四央行公开市场发型了10亿元3月期央票,发行利率上升36.54个基点。这样,由于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为790亿元,本周公开市场净投放流动性780亿元。
对此,国海证券分析师陈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央行将借此重新恢复公开市场常规化操作,同时,在3月期央票利率上行后,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也将上行,这有助于进一步收窄央票一、二级市场利差,恢复公开市场的流动性回收功能,但受制于目前利率依然倒挂,短时间内公开市场回笼功能依然有限。
众所周知,春节前受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以及春节等因素影响,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变得异常紧张,导致货币市场利率大幅飙升。陈亮认为,随着春节后大量资金陆续回流至银行体系,货币市场资金紧张的态势已经得到缓解,考虑到随后两周公开市场的资金量都比较大,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将逐步走向宽松,因此,本周央行公开市场继续保持净投放态势,并不改变央行继续收紧流动性的政策意图。有消息显示,春节后部分中小银行已被央行实施了差别准备金率。这意味着在当前央票发行规模未显著放大的背景下,央行的资金紧缩力度依然不减。
数据显示,公开市场年内到期流动性主要集中在上半年,其中一季度到期量高达16300亿元,仅在3月份到期量将近7000亿元,而三、四季度到期资金流分别只有4090亿元和2050亿元。“显然,整个一季度央行将面临巨大的对冲压力,如果央行利差倒挂得不到明显改善,公开市场操作难以回笼货币,央行将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以回笼过多的流动性。此外,考虑到1月份仍然高企的新增贷款,随人民币升值预期而增加的外汇流入,未来一段时间流动性压力仍大,以及通胀压力正在上升,因此央行有必要再次提高准备金率以及动用差别准备金等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广发证券(000776,股吧)发展研究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崔永对本报记者分析指出,春节后的加息显然已经打开发行央票、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启动的时间窗口,如果继续拓展数量型工具的使用空间,再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在所难免。从目前情形来看,“两会”之前有可能也有必要再次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而加息时间窗口则要在今年二季度才会再次开启,尤其是“两会”之前和期间动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则预计,年内还将有3至4次的基准利率上调,利率调整无法构成对准备金率调整的替代,一季度仍可能两次上调准备金率,到今年末准备金率将会上调至23%左右。
记者注意到,尽管市场对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期强烈,但公开市场操作的功能将受到格外关注。“尽管准备金率调整要考虑对货币市场利率的重大影响,但由于准备金率更加侧重于对冲外汇占款渠道投放的流动性,因此维护货币市场利率稳定的重任就落到公开市场操作的身上。”陈亮分析认为,公开市场业务兼有流动性管理与市场利率引导的双重功能,这一点是其他数量工具暂时无法替代的。而节前资金利率的急剧波动,也让市场及监管层充分认识到了“一刀切”式的准备金率调整对银行体系带来的系统性冲击。有业内人士表示,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灵活性,决定了其难以被取代。而年内到期资金分布不均,则决定了在未来的公开市场格局中3月期工具(央票+正回购)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未来3月期央票等短期品种在冲销一、二季度到期资金的同时,还将承担起流动性“跨季搬运”的任务。此外,尽管目前各期限央票发行利率都明显低于二级市场水平,但是相比之下3个月品种的发行量更容易增加。因为对于银行而言,3个月等短期品种比较适宜作为短期流动性的管理工具,因此在估值上并不十分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