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 >> 正文内容

2010银行业和金融市场回顾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0日

  国际清算银行(BIS)创建于1930年,总部设在瑞士巴塞尔,最早由几大发达国家发起,但现已成为一个拥有近50个成员的全球央行政策合作和交流机制,也被称为“央行的央行”。国际清算银行每两个月举行一次成员央行行长例会,监测全球经济和金融发展,讨论与货币和金融稳定相关的政策性问题。

  国际清算银行联合部分经济体的中央银行和货币监管部门收集、汇总了一系列关于国际银行业和金融市场活动的数据。其中国际银行业市场的最新数据截止至2010年第二季度;有关国际债券和交易所交易衍生品数据截止至2010年第三季度;场外衍生工具市场的统计数据截止至2010年年中。

  国际银行业市场

  向国际清算银行提供数据与报告的银行(以下简称为报告银行),其国际业务在2010年第一季度实现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首次增长,但2010年第二季度该项业务再度停滞。过去几个季度国际贷款所呈现出来相关特征继续保留:因发达国家增长乏力,报告银行跨境贷款继续向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兴国家倾斜。国际贷款显著集中四大新兴市场地区。报告银行继续增加亚太地区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贷款,减少了经济增长缓慢的欧洲新兴经济体与中非地区跨境贷款。投资者对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财政状况的持续担忧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2010年第二季度报告银行大大减少了对以上四国的国际贷款。

  国际贷款增长停滞

  2010年第二季度报告银行的国际业务总规模实际维持不变。继2010年第一季度国际业务扩张至6700亿美元之后,第二季度国际业务整体减少了70亿美元(降幅0.02%),其中非银行贷款减少1090亿美元(降幅0.9%)和银行间贷款增加1020亿美元(增幅0.5%)。报告银行的国际贷款投向继续向新兴市场经济体倾斜,其中向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国际贷款增加了930亿美元(增幅3.1%)。另一方面,报告银行面向美国的贷款大致不变而面向欧元区的贷款小幅下降(下降了740亿美元或者0.7%),主要是因为其向欧元区的银行提供的贷款下降了1000亿美元。同时,报告银行面向英国的国际贷款同样也收缩了1010亿美元或者1.6%。

  欧元计价国际贷款和美元计价国际贷款为2009年第三季度以来首次呈现截然相反的发展动向。如前所述,即使报告银行减少了面向欧元区的贷款投向,但欧元计价的欧元区本地贷款仍实际增加了890亿美元(增幅1.3%),而欧元计价的国际贷款总额也增加了1800亿美元(增幅1.5%)。日元计价的国际贷款增加了150亿美元(1.2%)。相反,美元计价的国际贷款减少了1420亿美元(1.0%)。法郎计价的国际贷款和英镑计价的国际贷款也分别减少了190亿美元(2.9%)和130亿美元(0.7%)。

  新兴经济体跨境贷款继续扩大

  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银行连续第五个季度增加对新兴经济体的跨境贷款。增加的530亿美元贷款绝大部分是因为新兴国家银行间贷款增加了4.3%所致。同时,非银行贷款也有所增加,不过增长比较缓慢(增加了6亿美元或增幅为0.1%)。2010年前两个季度报告银行对这四个新兴经济区域的贷款模式也有明显的不同:报告银行继续增加了对更具活力的亚太地区以及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跨境贷款,而减少了对经济增长缓慢的欧洲新兴经济体以及非洲和中东地区的跨境贷款。

  具体而言,亚太地区的跨境贷款增幅最大,达到500亿美元(增幅达5.8%),其中银行间贷款增加了370亿美元(增幅6.8%),非银行贷款增加了130亿美元(增幅4.0%)。面向中国的跨境贷款为亚太地区单个国家之中增加绝对量最大的,达到了280亿美元(增幅为13%)。对印度、中国台北地区和韩国的跨境贷款也有明显的增加,分别是95亿美元(或增幅6.3%)、82亿美元(或增幅14%)、58亿美元(或增幅2.8%)。

  印度是上述国家或地区中唯一一个非银行跨境贷款额增加快于银行间跨境贷款增加的国家,其中非银行跨境贷款增加了78亿美元(或增幅12%),而银行间贷款额增加了17亿美元(或增幅2.0%)。同时,尽管泰国发生了政治动乱,但报告银行对泰国的跨境贷款也增加了22亿美元(增幅8.0%)。

  与此同时,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的跨境贷款连续第五个季度增加。不同于亚太地区主要是银行间跨境贷款的增加,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银行间和非银行的跨境贷款都实现了平衡增长。在增长的200亿美元跨境贷款中,银行和非银行的跨境贷款大约各占一半,其中银行间跨境贷款增加了110亿美元,非银行跨境贷款增加了90亿美元。报告银行向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提供的跨境贷款绝大部分流向了巴西,其总额创纪录的达到了220亿美元(增幅为12%)。具体而言,对巴西银行的跨境贷款增加了87亿美元(增幅为12%),对巴西非银行贷款增加了130亿美元(增幅为12%)。相比之下,墨西哥非银行贷款减少了40亿美元(跌幅为4.8%),同时,阿根廷跨境贷款在过去的八个季度中第七次减少(减少2亿美元或者1.1%)。

  欧洲新兴经济体本身经济缓慢复苏,该地区跨境贷款也是连续第七个季度减少。虽然对银行的贷款增加了29亿美元(增幅为0.8%),然而非银行贷款减少了170亿美元,从而大大抵消了银行贷款的增量。欧洲新兴经济体中,俄罗斯的跨境贷款跌幅最大,达到了730亿元,跌幅为5.4%。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报告银行对波兰的贷款稳定增加,但最近该国的跨国贷款仍然减少了38亿美元(跌幅为3.2%)。即使欧洲央行于本季度同意爱沙尼亚自2011年1月起加入欧元区,报告银行对爱沙尼亚的贷款仍有所下降,共减少了7亿美元(跌幅为4.4%)。而匈牙利新政府在官方报告中认为该国的财政状况比以前更糟,报告银行对匈牙利的跨境贷款在2010年第二季度反而增加了5亿美元(增幅为0.5%)。

  对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外贷款

  截至2010年第二季度末,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银行对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合并海外风险暴露(基于最大的风险计算)达到了22810亿美元。其中海外贷款为16130亿美元,略高于整体风险暴露的70%,余下的6680亿美元的风险暴露来自衍生合约、扩大担保和信贷承诺等头寸。上述四国的跨境贷款实际上均超过了本地贷款,四国的跨境贷款加权平均额占贷款总额的70%,而本地贷款占余下的30%。其中葡萄牙跨境贷款占该国贷款总额的60%,爱尔兰跨境贷款占76%,而希腊和西班牙两国相应的比重分别为64%和69%。为什么第二季度报告银行对希腊、爱尔兰、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海外贷款有如此变化?虽然国际清算银行统计的合并银行业数据并不考虑货币崩溃因素,也难以精确统计海外贷款的实际价值变化。尽管如此,我们可以假设(当然是有瑕疵的)将上述国家的所有海外贷款都换算成欧元来进行评估,那么第二季度海外贷款共减少了1070亿美元。这个数额小于2010年上半年末未偿付股票(用美元衡量)下降2760亿美元的数额。这表明后者价值的缩水很大程度归咎于这一时期美元兑欧元的大幅升值。

  同时,汇率调整使得报告银行面向上述四国具体部门的海外贷款都或多或少有所减少。其中,公共部门贷款绝对额下降了440亿美元,而下降幅度达到14%,无论下降的绝对量与相对量都是各贷款部门最大的。对银行的海外贷款也减少了430亿美元或者7.6%。非银行私营部门在海外贷款比重最大,但其贷款跌幅最小,减少了200亿美元或者2.1%。

  国际清算银行报告银行对希腊的贷款受到汇率调整影响最为显著。经汇率调整后,希腊整体海外贷款总额下降了270亿美元。报告银行对希腊银行的贷款锐减了120亿美元,对希腊公共部门的贷款下降了190亿美元,从而部分抵消了其对希腊非银行私人部门增长的42亿美元贷款。2010年第二季度经汇率调整后的世界各大主要银行对希腊的贷款都有所下降。其中法国银行对希腊本地居民的贷款下降最大,达77亿美元。美国银行、德国银行、日本银行对希腊贷款分别下降了54亿美元、35亿美元、32亿美元,都创造了历史最大跌幅,从而导致希腊海外贷款大大萎缩。

  国际债券市场

  2010年第三季度国际债券发行市场交投再度活跃,扭转了第二季度因欧债危机影响而致使国际债券市场发行额急剧下滑的局面。第三季度国际债券市场已完成的发行总额增加至19340亿美元,比第二季度高15%,但低于第一季度创纪录的21750亿美元。因债券偿还额下降7%,国际债券净发行额从第二季度的1110亿美元上升至第三季度的4750亿美元。2010年第一季度发行人在国际债券市场已发行了6030亿美元债券。国际债券市场的复苏背后的关键因素在于投资者信心自5月初的低谷逐步回升,使得发达经济体债券市场再度复苏。2010年前三季度欧洲债券发行人共发行了价值2150亿美元的国际债券,而第二季度净还款额为600亿美元。绝大多数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债券发行量也在增长。欧洲发达经济体债券发行量的复苏很大程度是由于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有所增加。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占整个欧洲本地债券总额将近四分之三,达1590亿美元。其中,第二季度英国、荷兰和西班牙金融机构的债券发行额分别增加了710亿美元、620亿美元以及320亿美元。法国金融机构的发行债券借入资金金额达310亿美元,是4至6月借入量的10倍多。另一方面,德国金融机构债券净赎回量增加至200亿美元,而上一季度为120亿美元。而希腊银行债券发行额巨幅下降了82%至80亿美元。

  2010年第三季度,爱尔兰一些大型银行发现在国际债券市场进行融资越来越难。其中,爱尔兰联合银行(Allied Irish Bank)、盎格鲁—爱尔兰银行(Anglo-Irish Bank)和爱尔兰银行(Bank of Ireland)发行了总计90亿美元的新债,但是以上三大银行债券净赎回额高达350亿美元。爱尔兰国家资产管理机构净发行了50亿美元债券,而爱尔兰其他金融机构却净赎回了20亿美元债券。

  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非金融类机构利用其债券收益率低的优势,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在国际债券市场共发行了总额高达1400亿美元的债券。美国非金融机构的债券净发行额大幅上升68%至1110亿美元,并且几乎全部都是固定利率债券。第二季度加拿大债券发行额也显著上升,从14亿美元上升至80亿美元。欧洲企业通过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达170亿美元,比上一季增加22%。

  近几个季度,美国非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有大约三分之一低于投资等级,而欧洲非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不到五分之一低于投资等级。同时,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券发行额也持续增长,大幅增长26%至390亿美元,仅低于2009年第四季度的高点(420亿美元)。除了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因受到墨西哥非金融机构债券发行额急剧下降的拖累,其债券发行量下降了8%,其他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券发行额都在增加。虽然第三季度也曾出现过一些较大额的债券发行采用了本地货币的情况,但美元仍是新兴市场债券发行的主要使用货币。美元在发展中经济体债券发行市场中使用份额稳定,达到83%,而欧元仅为9%。虽然国际发行债券份额的10%采用新兴市场货币,且已达到一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与美元相比仍是很小一部分。

  场外交易衍生品市场

  2010年上半年资产价格剧烈波动以及投资者努力减少对手方信用风险,成为当前场外衍生品市场的两大特征。这一时期以美元计价的场外衍生工具的未平仓名义金额下降了3%。资产价格的实际变动有部分原因在于日益增长的主权风险忧虑使得场外衍生品合约总市值增长了15%,与之相联系的总信用风险暴露增加了2%(图1)。

  总的信用风险暴露的上升小于市场价值总额的上升,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场外衍生品市场某些领域也采用了中央交易对手方(CCPs)的方式来降低风险。信用风险暴露占整个场外衍生品市场总价值的比例持续下降,2007年上半年末该比例为24.0%,2009年年末为16.3%,2010年上半年末则为14.5%(图1,右图)。

  场外衍生品市场中各类型细分市场的名义金额和市场价值也差异巨大。其中,外汇和股票衍生品未平仓名义金额分别上升了8%和5%,信用和商品衍生品未平仓名义金额分别下降了7%和3%,而利率衍生品未平仓名义金额保持不变。外汇和利率衍生品的市场价值总额分别增长了22%和25%,信用和商品衍生品市场价值总量则分别减少了7%和16%,而股票衍生工具保持稳定。场外外汇衍生产品市场中的未平仓合约名义金额增长主要是因为加元和瑞士法郎相联系的外汇合约量强劲增长,两者分别增长20%和23%。由于同时期的瑞士法郎兑欧元升值达12%,瑞士法郎相联系的未平仓外汇合约总市值增加量也超过一倍。同时,因主要货币掉期利率下降,利率衍生品市场总市值也大幅增加。其中,美元作为长期掉期利率货币兑其他主要货币贬值得厉害,与美元利率相联系的利率衍生工具总市值增长尤为强劲,大幅增长了42%。

  同时,投资者尽量降低交易对手方风险的现象在利率衍生品市场表现明显。例如,中间商(interdealer)持有的未平仓头寸的名义金额减少了5%,而经销商(dealers)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未平仓头寸的名义金额却增长了2%。这部分头寸都转向了中央交易对手方(CCPs)。此外,利率衍生工具的到期日(图2,左图)也进一步缩短。

  投资者努力减低对手方风险的趋势在信用衍生品市场中也有所体现。例如,2010年上半年场外未平仓信用衍生工具的名义金额减少了7%,因为市场参与者进一步压缩了与对手方直接交易规模,反而增加了采用中央交易对手方(CCPs)方式进行的交易。这种交易方式的改变导致2007年年末信用衍生品交易量下降达到峰值(48%)。此外,超过5年到期的未平仓长期信用衍生品的名义金额也大幅下降,2010年上半年下降了22%,自2007年年末累计下降了67%(图2,左图)。这一定程度反映出投资者进一步减少了与直接对手方长期交易的意愿。

  交易所交易衍生品市场

  2010年第三季度交易所交易衍生品依旧低迷,7月至9月名义交易额下降了21%,至4380亿美元。所有主要风险类别交易额都在下降。其中,利率衍生品交易金额下降了23%至3710亿美元,主要因为短期利率合约交易额下降了24%至3280亿美元,股指期货和期权交易额下降了12%至57万亿美元,外汇衍生品交易额下降了22%至9万亿美元。而未平仓头寸要比交易额表现相对稳定,所有金融合约未平仓头寸增长4%至78万亿美元,尽管这也掩盖了具体合约类别的差异。其中,股指衍生品未平仓头寸增长了16%至6万亿美元,外汇衍生品未平仓头寸减少了5%至4000亿美元,而利率衍生品未平仓头寸大致稳定在71万亿美元水平。

  除了日元利率产品,第三季度所有主要货币的利率产品都在萎缩。日元计价的利率衍生品交易额上升了25%至7万亿美元,且无论短期或者长期利率产品都有所增长(图3,左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美元利率期货和期权成交额下降了27%至185万亿美元,主要是由于货币市场的美元合约交易低迷。欧元和英镑计价的利率衍生品交易额也大幅下降了18%和29%,分别至130万亿美元和27万亿美元。

  第三季度股指期货和期权交易情况同样低迷。绝大多数股指衍生品市场的交易量与交易额都在下降,反映出这种下降并非估值水平变动所致而是来源于真实需求的低迷(图3,中图)。只有中国和印度是例外。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2010年二季度交易额达1.5万亿美元,第三季度交易额又进一步上升至2.4万亿美元。虽然沪深300股指期货自2010年4月上市以来只有短短几个月时间,但它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股指期货合约。而印度的股票期货合约也增长了10%至1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市场投资者进一步增加了传统“融资套利(Carry trade)”货币头寸。澳元和新西兰元的未平仓合约分别增加至21万亿美元和2.1万亿美元(图3,右图)。另外两种重要的融资货币瑞士法郎和日元的未平仓合约分别增加了38%至10万亿美元和26%至37万亿美元。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投资者的交易动机信息难以获得,货币融资交易相关精确数值仍很难测度。

  2010年第三季度大宗商品交易持续扩张,商品衍生品合约交易量(名义金额数据难以获得)增长了8%,与第二季度增速相同。其中,农产品和贵金属商品合约交易量大幅上升,分别增长了19%和23%;而能源和非贵重金属商品合约交易量则小幅下滑,分别下降了7%和3%。

分享:

来源:期货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