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正文内容

根植实体经济 商业银行转制转型成效显著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刘红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24日

    新世纪以来的十余年,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实现了嬗变。如果说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是商业银行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契机和起点,那么股改之后商业银行在推进经营结构转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不懈努力和坚定探索,则是商业银行从过去“技术上破产”的银行一跃成为今天存款、资本、盈利、市值、资产质量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银行的重要动力和根本原因。就相关问题,记者连线采访了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研究总监詹向阳。

  记者:为什么说转制和转型是国有商业银行提高风险抵御水平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詹向阳: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后着力推进的转制和转型,一方面是通过体制机制的再造,实现经营导向的市场化、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业务运作的高效化和风险约束的刚性化;另一方面则通过经营结构的转型,构筑起跨市场、全功能的金融服务平台,夯实了支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记者:国有商业银行转制和转型的主要举措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绩?请您先从体制机制的再造方面谈谈。

  詹向阳: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奠定了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层既是决策者、执行者,又是监督人,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能没有分开,经营决策一体化不仅造成了国有商业银行行政化和政企不分等问题,也严重制约了银行管理效率的提升。

  股份制改革后,国有银行在内部建立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架构,赋予作为权力机构的股东大会、作为决策机构的董事会、作为监督机构的监事会和作为执行机构的高级管理层以明确的权利和职责,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公司治理运行机制日渐成熟。由于董事会是银行委托—代理链条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各家银行在优化董事会成员结构、健全董事会组织架构和改善董事会决策机制等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创新,有效提升了董事会决策的科学化和专业化水平。

  记者:请您再从经营结构转型方面谈谈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举措和取得的主要成效。

  詹向阳:一是建立多元化、跨市场的业务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平台。

  股改上市后,商业银行因应客户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业务平台,提升跨境、跨市场服务能力。以工商银行为例,通过不断推进综合化经营,业务架构已经拓展至基金管理、金融租赁、投资银行、保险服务等多个领域,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以及存贷利差收入在营业净收入中的占比都已经下降到了50%以内,形成了多元业务协调开展和多种收益来源相互补充的经营格局。在区域布局上,工商银行稳步实施国际化,截至2011年末,境外机构总数达到239家,覆盖五大洲33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网络架构基本成形。

  随着传统业务的转型和新兴业务的成长,国有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2004年至2011年末,5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净利润从1039亿元增至681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0.8%;加权平均净资产回报率从10.23%提高到21.03%,平均提升了10.8个百分点;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从0.57%提高到1.28%,提高了0.71个百分点。

  二是建立市场导向的经营机制,为银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在市场导向的指引下,商业银行加快了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步伐。通过流程优化和改造,商业银行剔除冗余环节,完善关键控制,改善客户体验;通过深化组织机构改革,推进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逐步形成了满足以客户为中心、分工专业化、经营集约化要求的,科学分工、合理制衡、精简高效的内部组织体系,显著提高了经营效率;通过持续完善业务和产品创新机制,强化新业务和新产品的研发力量,构建便于金融创新交流和反馈的通畅信息渠道,提升产品竞争力,较好地满足了客户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和综合化的需求;通过深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科学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以及兼顾市场竞争性和内部公平性的薪酬管理体系,更好地发挥了人力资源对银行价值贡献的创造作用。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