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赣金网     今天是:2025年07月07日 星期一
站点—头部-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 >> >> >> 正文内容

城商行农商行排队IPO 引入本土还是境外战投?

来源:国内银行业新闻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5日

  编者按:2011年,城商行、农商行IPO潮流涌动,其上市背后所蕴藏的巨大投资机遇,也令内外资的金融机构纷纷争相“经商务农”争做战略投资者。然而,对于这些拟上市的地方商业银行来说,选择战略投资者并不是发放福利,而是选择与其能够休戚与共的“战友”,今天的选择就注定了明天的发展。本土化的内资机构、经验足的外资巨头,究竟谁才是地方商业银行的真命天子?

  近日有消息称,张家港、吴江、常熟以及江阴4家农商行的IPO申请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此外,截至目前,已有上海银行、杭州银行、重庆银行、乌鲁木齐银行、大连银行在内的十多家城商行公开提出IPO计划。在城商行和农商行上市潮临近之际,众多的内外资机构投资者把目光投向这块“蛋糕”。

  然而,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外资战略投资者大量抛售中资银行股的一幕似乎还历历在目。城商行和农商行究竟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真正的战略投资者?本文尝试为您寻找答案。

  内外资机构争相“经商务农”

  近日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张家港、江阴、吴江以及常熟等4家农村商业银行的IPO申请获得了中国银监会的批准。事实上,银监会早在去年年底就表示,今年将继续积极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公开上市。

  更有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已有超过40家城商行提出上市计划。

  而城商行和农商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步伐也一直没有放缓。

  2010年12月,郑州银行增资扩股方案框架确定,该行称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同月,广州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一事有新进展,法国大众储蓄银行董事会已通过入股议案,加拿大丰业银行正进驻广州银行做尽职调查;作为国内首家登录香港上市农商行,重庆农商行引入了四名基础投资者,均为外资,合共认购2.4亿美元的股份……

  面对如此火爆的IPO潮涌,很多机构开始看好城商行和农商行的投资价值。

  内资金融机构方面,险资就是其中一员猛将。去年9月份有消息称,保险巨头中国太保 计划斥资约50亿元参与上海农商银行的定向增发,该投资方案正在等待监管部门的审核;中国平安已悄然斥资3.61亿元持有浙江台州市商业银行10.33%的股权;计划在H股上市的泰康人寿,也于近期悄然入主即将改制成立的湖北天门农村商业银行,据悉,双方已于8月初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泰康人寿以将近1亿元的投资额,持有天门农商行约20%股权;中国人寿也曾谋求参股徽商银行、宁夏银行;人保也有意参股广州农商行,但尚无实质进展。

  外资金融机构方面,目前有十几家城市商业银行引入了外资的战略投资者。如大连银行的外资战投是加拿大丰业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上海银行是汇丰银行、上海商业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南京银行是国际金融公司和法国巴黎银行。另外,渣打银行、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华侨银行、亚洲发展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分别成为这十几家城商行的战略合作者。

  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版图”基本被瓜分殆尽后,参股优质城商行成为其不错的选择。一位外资银行驻京首席代表透露,“真正受外资机构追捧的是国内一线城市的商业银行,如北京、上海或者一些大的省会城市,因为这些地方的城商行规模较大,有条件采用A+H的方式直接在沪港两地上市,并且也容易得到投资者认可。如果能够上市,对于这些银行未来冲出地域限制实现对外扩张将非常有利。”

  “随着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快速发展,众多机构,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对这两类银行的兴趣恐怕不会比以前少,可能呈现出难以想象的态势。”一位银行业分析师这样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面临战略投资者的选择题

  银监会曾要求商业银行上市必须引进海外投资者,但是这一做法在2007年被取消。在2007年1月新修改的《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中,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将不再成为发起设立中资商业银行的硬性规定。但几大国有银行仍然都是走的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的道路。

  2009年初,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外资机构撤资潮,使得中资行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饱受争议。当时有评论指出,中国银行业3年前请来的一些战略投资者一下子变成了投机者, 以瑞银减持中行、美国银行减持建行为代表的外资减持风波使中资银行面临巨大挑战。

  更有学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从2008年底至今,美国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瑞士联合银行抛售建行与中行股票的行为中,外国战略投资者获得的真实利润约为250亿港币。其中,上述利润还不包括外国战略投资者在持有股份期间获得的红利收入。

  中国工商银行投行部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史晨昱认为,中资银行在将来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时应更加谨慎,以避免资金抽离可能对自身造成的损失。

  尽管饱受诟病,但外资入股中资行的功绩并不能因此完全被抹煞。中国银行业协会相关人士指出,国有银行引进战投,迫使中资银行进行商业化运作,提升了本土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在完善公司治理、经营理念转变、管控能力提升和人才资源积累等方面,均有显著的贡献。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指出,战投进入后,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银行的治理结构,使中资银行的经营机制有了很大改进;其次,银行的风险控制更加完善,很多境外战投通过培训、派人进驻等方式,使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第三,银行在产品设计开发、信用卡等方面都得到了战投的帮助。根据工行、中行、建行相关资料,境外战略投资者在银行的风险管理、资金业务、资产管理、不良贷款处置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均取得一定成果。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积极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这一大的战略举措,不能只看一时的片面认识。“因为当时中资行和外资行在内部管理和人才结构、风险管理上都有差距,所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经验,机构改革和业务合作,事实上有很多都有良好的成果。以交行和中信银行为例,通过引进境外的战略投资者,很多方面都有不小的收获”,他说,“而对于金融危机时期的撤资,主要是由于那些外资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问题,而且当时对一些资质不错的中资银行影响并不是很大。当然也有一些银行确实收到了很大的冲击,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连平强调,“我们的商业银行,无论规模大小,需要的都是战略投资者,而非财务投资者,或者是投机者,把握这一点,才能在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的道路上走的平稳、健康、持久。”

  那么接下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商行和农商行加入IPO大军的步伐不断加快,境外战略投资者这一选项,是不是最佳答案呢?

  “农行上市未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使引入海外战略投资者的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大家开始冷静的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发现盲目引进来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太大的作用,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水土不服的现象。这一根本改变,也许值得城商行和农商行这类的中小银行认真的思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徐洪才告诉本报记者。

  “城商行和农商行都属于中小银行,而且本土标识比较明显,因此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加入也许并不能向加入大银行一样优势明显。此外,由于缺乏与境外机构的合作经验,合作起来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徐洪才说。

  本土战投或是正解

  2006年,南京银行以18%的股份成为日照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创造了国内城商行之间合作的新模式。

  2008年1月,交通银行与常熟农村商业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交行将以3.8亿元现金入股常熟农村商业银行,成为中国首个参股农村商业银行的国有商业银行。根据协议,入股后交行将持有常熟农商行10%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交行将向农村地区提供更丰富、更能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常熟农商行也将利用交行的网络、渠道、信誉向客户提供更有效、更便捷的服务,从而使双方的业务能最大程度满足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大银行入股小银行,应当成为城商行和农商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新模式,这样的模式,应该比外资作为战略投资者更具有优势,也更符合本土的实际,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他指出,大银行对本地的条件和环境都比较了解,无论从客户的引进方面还是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的输出、信息系统的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有很多的经验。大银行输出先进元素的同时,也会有很好的财务回报。城商行和农商行与战略投资者在区域型业务上建立合作,收到的效果应该是最具本土特色的双赢状态。

  除了大银行入股城商行和农商行以外,民营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的进入,也是一种思路。

  徐洪才称,民营企业入驻中小金融机构,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最佳结合状态,相关的政策和监管细则应尽快出台,放宽对民营资本的限制。“城商行和农商行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时候,不应该把目光紧盯在大的金融机构,因为民间资本对于行业和企业内部结构很了解,因此对于地方商业银行的业务无疑会起到促进作用。”

分享:

来源:国内银行业新闻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2025067349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1187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