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2日
互保、联保的危机波及到钢贸信贷领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锁效应,让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岌岌可危。
然而,银行的信贷却不能在此时发挥作用,因为依据顺周期调节模式,银行在行业发展不利时,将要收缩信贷。
贷或不贷款给钢贸企业是银行两难的选择,但钢贸企业希望得到银行的区别对待。
银行诉20余钢企引发行业恐慌
商业银行和钢贸企业之间的法律纠纷仍在继续。
仅9月10日一天,上海市金山区法院开庭审理了光大银行上海金山支行诉包括上海辰世实业有限公司、上海正韩钢铁贸易有限公司、上海轩展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等近20余家钢铁贸易企业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
9月11日,在上海市金山区东北方向的浦东区法院调解室内,民生银行上海分行同上海惠锦钢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永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之间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保证合同纠纷正在这里调解。
至此,距离8月6日沪上银行开始集体起诉钢贸企业已经过去了1个月了,仍没有停歇的迹象。在市场持续低迷和资金链吃紧的情况下,上海多家钢材市场已不复往常的喧嚣与热闹。
在银行不断催贷、抽贷甚至通过诉讼方式集体向钢贸企业施压下,8月9日,上海市2028家钢贸企业联名上书上海市政府,请求政府出面协调钢贸企业同银行的关系,帮助处置和应对爆发于钢贸行业的系统性危机。
然而,诸多钢贸企业没有等来上海市政府方面的回应。据上海地区最大钢贸行业协会——周宁上海商会的执行会长肖志成介绍,一些商业银行除了加紧对钢贸企业催收贷款外,甚至还暂停了一些钢贸企业主的信用卡,更大的恐慌情绪开始在钢贸企业主之间蔓延开来。
昔日座上宾 今日成被告
钢贸企业的违约,使得同银行之间原本亲密无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昔日的座上宾成为了今日银行谈之色变的对象
“我的钢铁网”资深分析师朱喜安对法治周末记者介绍说,钢贸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上游钢厂订货要付保证金,提货需要付全款,下游用钢企业需要垫资,造成资金使用量大周转时间长,而钢贸企业自身资金量有限,因此,钢贸企业需要通过大量的银行融资来维持整个资金链的正常运转。
“在2008年以前,国内钢材市场处于上升周期,钢材价格不断上涨,钢材成为了非常优质的抵押品,加上钢贸企业对资金需求巨大,钢贸企业一度是银行的座上贵宾。”朱喜安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在《致上海市人民政府的请求信》中,记者看到,在以往的贷款中,银行通过以贷转存、存贷挂钩、浮利分费、承兑汇票、配比购买银行提供的理财产品、基金、黄金、保险产品等一系列商业手段,再加上担保等费用,使钢贸企业融资成本高涨。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