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江西省全面加快城镇化步伐

来源: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2日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街道流光溢彩,一片片绿地春意盎然……新世纪以来,尤其自2008年以来,全省各地全面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拉开城市框架、增加城市人口、完善城市功能、扩大城市规模,提升了城市品位,提高了城镇化水平,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让百姓的生活更美好。

    省委书记苏荣强调,要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发展水平。省长鹿心社也明确指出,要凝聚合力,坚定不移地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努力缩小差距,尽快赶上全国平均水平。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比翼齐飞,江西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中心城市崛起为城镇化提供强劲动力

    初秋,农民工邱小虎把住在偏远乡村的妻子儿女接到了他们的新家——景德镇市区的一套保障房,他高兴地说:“现在我们一家都是城里人了,在城市生活很美好。” 邱小虎的“美好生活”,正是全省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鲜活写照。

    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全面提高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全力支持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积极推进南昌都市区发展,将其培育成辐射带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更好更快发展的核心城市;努力把九江、赣州、上饶、抚州打造成对接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的“桥头堡”和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景德镇、鹰潭、新余、宜春、萍乡、吉安等区域中心城市发展。

    2011年底,全省城镇总人口突破2000万,达2051.21万人,城镇化水平达45.7%,与全国的差距明显缩小;全省现有设市城市22个,县城70个,92个市县建成区面积达1876.09平方公里, 比2005年增加576.82平方公里,年均增加100平方公里。

    在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的带动下,城市活力不断激发,产业不断壮大,就业岗位不断增多,农民进城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化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我省促发展、调结构、扩内需、优环境的重要引擎。

    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城镇化率将达53%以上,城镇化水平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以上,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全省每年新增城镇人口将超过80万。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全省各地坚持以项目推进城市建设、以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普遍谋划、启动、储备了一批城市建设新项目、大项目,有的地方一年的城建项目投入相当于过去多年之和。2011年,11个设区市中心城区实施城建项目1065个,投资金额高达3753亿元。

    通过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镇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05年为1559公里,至今年年底前,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突破4000公里;铁路营运里程由2005年的2307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5022公里,高速铁路实现零的突破;新建扩建昌北国际机场、赣州机场、景德镇机场、宜春明月山机场等一批民用机场,民航旅客年吞吐量由2005年的136万人次增加到2011年的660万人次;西气东输二线江西段、川气东送江西段、省天然气管网一期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开工和建成投产,新建和改建城市道路3042万平方米;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我省成为全国第五个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的省份。城市不再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堆积,而是天蓝水碧、空气清新、环境整洁的美好家园。目前,全省设市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全省有国家园林城市9个,国家园林县城3个,省级生态园林城市4个,省级园林市(县)45个。

    “同城待遇”成为吸附农村人口的磁力源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造城”运动,而要推进制度创新,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为使进城农民真正享受“同城待遇”,我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努力扩大就业,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不断落实,成为吸附农村人口进城的强大磁力源。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浪潮中,大量农村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资源中解脱出来,他们既建设城市,又努力融入城市。

    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95元,同比增长13%。全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增加到38.9平方米,住房功能和配套设施更加完善。2008年以来,全省共投入资金900余亿元,解决了96万多户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惠及人口超过300万;累计改造城市棚户区2110.15万平方米;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解决了12.9万户农村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2009年以后,在全省原200个重点镇的基础上,我省又确定了28个省级示范镇,通过引领带动,示范镇和中心镇的人口吸纳能力显著增强。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使我省初步构建起结构合理、布局协调、功能互补、集约高效的城镇体系。

    在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征程中,加快推进城镇化将是全省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振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城镇化将为富民兴赣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强大的动力。 

    本报记者 刘芝毅

来源: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