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赣州民生频道>> 赣州社会新闻 >> 正文内容

“营养午餐”接力“爱心午餐”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1日

核心提示

去年9月,为响应全国“免费午餐”计划,让赣南山区的孩子能够吃上放心的午餐,赣州晚报、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赣州人民广播电台、赣州电视台等媒体和部分社会爱心人士启动了“爱心午餐”计划,让赣南11所贫困山区学校用上了“爱心午餐”。一年的时间过去了,“爱心午餐”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巨大反响,省教育厅相关领导还到了赣南一些推行“爱心午餐”的学校了解情况。按照国家的部署,从这个学期开始,将在赣南的11个县(市、区)推行“营养改善计划”,这个属于民间行为的“爱心午餐”计划正式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营养改善计划”接手,为农村的孩子提供免费午餐或蛋奶工程。

“营养午餐”接力“爱心午餐”

——赣州晚报参与启动的“爱心午餐”计划一周年回访

○记者廖祥云 文/图

9月4日,上犹县社溪镇社陈小学的孩子正在吃营养午餐。

愿意回来上学的孩子多了

上犹县社溪镇社陈小学是我市第一批推行“爱心午餐”的学校中的一所,在爱心人士的努力下,这所学校的50多名孩子吃上了免费的营养午餐。9月4日,一年过去了,记者和几位爱心人士再次来到这所小学,尽管学校环境变化不大,但是这里的同学和一年前相比,还是有明显的变化,很多小朋友都长高了,变壮实了。正在和小朋友一起打球的周麟芷来自广东珠海,她在一年前参加“爱心午餐”活动的时候来过这所学校,她对记者说,原来觉得这里的孩子个个都是黑黑瘦瘦的,现在这些小朋友脸色好了很多,她刚来的时候,这些孩子都坐在那里不吭声,现在会和爱心人士、志愿者一起玩耍。

在这所学校,记者还见到一名刚从父母打工的地方转回家来读书的孩子彭丽娜。她告诉记者,之前,她随父母在广东揭阳,回到家后听家里人说家乡的学校有营养午餐吃,她父母便叫她在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这里读书。社陈小学的老师舒平英说,现在从外地回来的学生有7个,他们家离学校比较远,以前中午要带饭,现在不用带饭了,他们都回到家乡来读书了。

再也不用带柴上课了

社溪镇蒙岗小学和社陈小学是去年同一天启动“爱心午餐”的,当天中午12时,记者一走进蒙岗小学的大门,就闻到了一阵饭菜香味。从今年5月开始,国家营养改善计划正式对接爱心午餐,名称变了,但是餐费的金额没变,一荤一素一汤的饭菜标准没变,不过,和一年前相比,同学们有了不少变化。

学校的刘青春老师告诉记者,由于很多家庭贫困的学生之前在家里吃午餐,吃的都是那些干菜,带到学校来吃的也是一些干菜,所以营养跟不上,现在这里的菜都是新鲜的,孩子吃得好了,脸色更加红润了。

在教室里,记者见到了之前采访过的背着柴来上学的方宗妹。以前,她一手提着一捆柴,一手拎着一盒饭去上学,不爱说话,也很胆小。现在,她看上去开心多了,她对记者说,现在可以不用背柴来上课了,自己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随行的爱心人士肖昌诚对记者说,去年来的时候,有一名叫方立华的同学让他一直感到揪心,当时,方立华大口大口地吃着白米饭,饭盒里没有一点菜,那个场景想起来就让人感到心酸,现在看到她吃着营养午餐开心的样子,自己心里也非常高兴。

关心让孩子健康成长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爱心午餐”开餐一年来,同学们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的个子长高了,有的长胖了,有的气色更好了。但记者觉得,最大的变化来自于同学们的内心,因为有爱心人士对贫困山区孩子们的长期关注,山里的孩子变得更加自信了,因为爱,他们对幸福有了真实的感受,对未来有了更美好的憧憬。

目前,赣南11个县(市、区)的贫困山区小学正在陆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记者从上犹县教育部门了解到,目前,该县其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22848名学生也将吃上“牛奶+鸡蛋”或者“牛奶+蛋黄派”的营养午餐,待条件成熟后,这些学校还将逐步实施食堂供餐。

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州晚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金共赢(赣州)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金资讯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