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0日
本报南昌讯 记者沈澈清报道:7日下午,《江西省可持续发展报告2012》成果发布会在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举行,中科院、省科技厅、环保厅的专家在会上介绍了我省可持续发展的过去、现状及前景。该报告由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与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合作完成,是我省第一部、也是全国第一部省级可持续发展报告。报告回顾了过去20余年来我省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演变历程和基本态势,阐述了我省在全国和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总体格局中的地位,总结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模式,并提出我省未来10~20年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幅全国第五
从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进行数据分析,2009年江西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居全国第12位,处于中上水平。自1995年以来,江西省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呈上升态势。2009年比1995年可持续发展能力增长了12.2%,超过全国(9.8%)、中部8省(9.8%)和中部6省(10.3%)的增长幅度,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位居第5位,说明我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呈现出较快的增长态势。
江西推进可持续发展历经三个阶段
据专家介绍,1978年~2000年,是我省可持续发展的探索阶段。
20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省提出“写好田园诗,画好山水画”的战略构想。20世纪九十年代,“山江湖工程”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首批优先计划项目。“山江湖工程”自启动以来,相继实施了“灭荒造林”、“跨世纪绿色工程”等系列工程,形成了小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猪-沼-果”生态农业开发等十大技术模式,成为世界扶贫攻坚的样板和发展中国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2001年~2007年,江西可持续发展有新变化。2001年底,确定了“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五年的发展战略构想: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城市工业现代化,以工业的崛起加速江西的崛起。江西省正确处理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继续推进“山江湖工程”,并在2007年确立“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这个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基础设施投入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时期。江西的城镇化率由2001年的27.3%提至2007年的39.8%。省内主要河流I~III类水达到77.2%,森林覆盖率升至60.05%,居全国第二位。
2008年至今,是我省可持续发展的第三阶段。2008年3月,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并于2009年12月12日正式上升为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
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江西省分别制定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方案》和18个专项规划;组织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五河一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生态工程;倡导节能减排,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推进了一批以“两核两控”为重点的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五大优势助力可持续发展
江西省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为我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本和保障。其次,我省拥有较优越的农业自然资源,矿产资源也极为丰富。我省还是全国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等已有经济增长极均毗邻的省份,使江西省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地区产业转移方面较其他中部省份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从“山江湖工程”建设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生态农业发展到循环经济建设,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江西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先行优势。最后,为促进中部崛起,国家及各部委将在政策、财政、金融、基础设施、科教等多方面倾斜。为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国家将从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和重大项目三个方面给予全面支持。这为江西推进可持续发展赢得了政策优势。
解决环境压力升级传统产业
专家指出,我省在可持续发展中也面临挑战。近十年来,江西省资源消耗总量快速增长,环境污染排放不断增加,资源环境压力明显加大。其次,我省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但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光伏、风电等,缺乏相应的核心技术和设备,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风电、核电和新能源技术的整机制造、零部件生产还基本在样机、试验阶段,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不小差距。此外,对生产方式落后、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将是江西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打造全国绿色经济强省典范
报告指出,针对我省未来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均衡协调为取向,生态保护为前提,绿色经济为主线,绿色创新为动力,力争把江西省建成为全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绿色经济强省,成为全国率先实现绿色崛起以及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典范。
对此,报告也确定了战略目标。到2020年,全省循环经济建设取得实质进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提升;二氧化硫、COD、氮氧化物、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稳定下降,环境质量稳居全国前列;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生态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先进高效的绿色产业集群基本形成,鄱阳湖生态经济体系逐步完善。到2030年,建立起完善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低碳的绿色经济体系,实现资源能源消耗零增长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度下降;基本建成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群,绿色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成为全国率先实现绿色崛起的绿色经济强省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