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财经人物 >> 正文内容

福特CEO穆拉利:目光对准中国计划将林肯引入

来源:财新网-新世纪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03日

    [导读]被中国员工称为“阿穆”的福特汽车CEO穆拉利,任期内剩下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提振中国业务,为此他计划将林肯引入中国

□ 本刊记者 梁冬梅 | 文

8月27日晚,由重庆飞北京,参加几个会见。第二天早上6点从酒店出发赶往会场,开始全天工作的部署和准备;上午9点开始到下午5点,连续四场媒体见面会,其中还包括一个一小时左右的电视专访。此后一天从北京飞杭州参加新工厂的奠基仪式,并在会后接受部分媒体的采访。福特全球CEO艾伦•穆拉利 (Alan Mulally)在中国脚步匆匆,正如福特急于在中国市场追赶其他汽车厂商一样。

此次中国之行,穆拉利宣布了两件对福特而言极为重要的决定:长安福特马自达分拆,以及在2014年下半年将福特旗下豪华车品牌林肯引进中国市场。

过去六年,穆拉利一直在忙于帮助福特渡过金融危机。在连续12个季度的盈利后,拯救福特的任务基本完成。穆拉利可以抽身转向福特汽车的短板——如对底特律有着20多年观察的《财富》杂志记者Alex Taylor所言,没有及时布局中国市场,以及如何使他卸任后的福特依然保持活力。

对于已经67岁的穆拉利,提振中国业务和为福特汽车挑选合适的接班人,将成为他任期内的最后两件大事。

“门外汉”拯救福特

当雷诺-日产联盟CEO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和戴姆勒集团CEO蔡澈(Dieter Zetsche)拒绝福特董事长比尔•福特的加盟邀请时,这个机会成就了汽车业的又一个传奇——穆拉利。

2006年9月,穆拉利接受比尔邀请担任福特汽车CEO时,他正担任波音商用飞机公司CEO。而那时,福特正驶向深渊。这一年福特遭遇史上最大亏损127亿美元。此后两年,亏损额分别为27亿美元和146亿美元。

尽管没有汽车行业经验,穆拉利却对自己抱有信心。“一辆汽车有上万个零部件,对吗?一架飞机有200万个零部件,而且在天上飞。”穆拉利说。

加入福特不到三个月,穆拉利将福特的全部资产作抵押,从银行贷款230亿美元。依靠这笔资金支撑,福特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没有向美国政府伸手求援。而底特律另外两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则在接受政府援助后先后宣布进入破产重组程序。

这为福特赢得尊敬,同时也赢得了更多客户。这个明智之举更是为穆拉利赢得了广泛的赞扬。“他有非常好的眼光,也可以说是预知未来的能力。” 埃森哲大中华区市场业务总经理、原福特中国区副总裁刘泰迪说,穆拉利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能够透过迷雾看到未来的方向。“他在冬天还没来临的时候,看到了‘过冬的问题’,采取了预防性措施,包括收缩生产线、调整产能,将尽可能多的现金流抓在手里,给福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竞争地位。”

真正让福特重新盈利的,是穆拉利提出的“一个福特”(ONE Ford)战略,大刀阔斧削减非核心品牌。在金融危机到来前的2008年3月,他以23亿美元的售价剥离了亏损的捷豹路虎;2010年将沃尔沃轿车以18亿美元出售给中国吉利;之后福特还停止了水星品牌的生产,将资源集中于核心品牌——福特和林肯。

“一个福特”战略还体现在整合福特的产品平台方面。福特计划到2013年将产品平台削减到13个,是2007年平台数量的一半。以福特福克斯为例,2008年福克斯有美国和欧洲两个平台,而两个平台的重要部件并不共享。如今福克斯两个平台上实现了零部件共享,以此为基础生产五款不同的车型,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经过六年改革,穆拉利成功地将福特从深渊中拉出。2009年,福特实现29亿美元净利润。2011年尽管销量未能进入全球前五,但福特仍实现了202亿美元净利润,与德国大众相当,超过了通用和丰田。穆拉利得到的个人回报也颇为可观,其2011年薪酬高达2950万美元(约合1.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

最新财务报告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福特净利润达到10亿美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4亿美元。这也是福特汽车连续12个季度获得税前盈利。但是,穆拉利心里明白,要想让福特跑得更快,他需要在中国为福特开辟出新的市场。

争夺豪华车市场

对于向来以保守和谨慎著称的福特来说,穆拉利提出针对中国市场的“1515战略”不可谓不激进。而林肯品牌的引进,也透露着他对中国市场寄予的厚望。

“我们计划在2014年下半年将林肯品牌引入中国。”在8月28日的媒体见面会,穆拉利宣布了这个重要决定。

即使在穆拉利实施“一个福特”战略时也没有抛弃林肯,足以表明他对这个品牌的钟爱。重振林肯是穆拉利的一个目标。“林肯将会是一个全然不同的产品系列,而不是仅仅将福特翼虎(Ford Escape)改头换面、换个标牌就了事。”他在2010年11月接受美国汽车杂志《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采访时说。

“将林肯引入中国的想法有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了,只是一直在做一些调研,现在时机比较成熟了。”刚刚被任命为林肯中国销售副总经理的高瑾馨对财新记者说。福特中国传播与公共事务副总裁李英则表示,林肯的竞争对手是宝马、奔驰等豪华车。

不过,福特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的脚步显然落后了。眼下来自德国的奥迪、奔驰、宝马早已国产化并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三者合计占有中国豪华车市场超过80%的份额。根据2011年销量数据,奥迪销量达到31万辆,奔驰和宝马销量均在20万辆左右。即使是尚未国产化的雷克萨斯和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也分别在3万辆以上。捷豹路虎以及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年销量分别在4万辆以上。今年3月,被福特卖给印度塔塔集团的捷豹路虎与奇瑞汽车签署协议,计划尽快将路虎国产化。

即使在美国本土,林肯也面临着激烈竞争。2012年4月的数据显示,林肯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只有5.1%,美国46.1%的豪华车市场由德国的奥迪、宝马和奔驰占有。

穆拉利在加入福特之前曾公开宣称,世上最好的豪华车就是他一直驾驶的丰田雷克萨斯。他将重振林肯的重任交给了从丰田挖来的吉姆•法利(Jim Farley)。在2007年11月加入福特之前,法利任雷克萨斯集团副总裁兼总经理,负责丰田旗下这个豪华汽车品牌的所有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事务。8月28日,吉姆与穆拉利一起在北京露面。穆拉利告诉财新记者,五年前他第一次见到法利,就邀请他加盟福特。而法利则对财新记者称,之所以加盟福特,是因为他的爷爷曾经是福特员工,“对我来说,加入福特就是回家,不知你能否理解。”

穆拉利说,等林肯在中国的销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会决定是否进行国产。

加快中国追赶脚步

福特全球的每一个员工,都有一张写着“ONE Ford”的小卡片,上面写着关于“ONE Ford”的几个重要目标。穆拉利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将他的“一个福特”战略深入人心。如果注意观察福特公司的财务报表,“ONE Ford”的标志也是无处不在。

“他对福特的文化改造,以及他所带来的非常有效率的工作方式,都改变了公司。”福特中国区一位员工说,众所周知的福特每周四汇报会,各个区域的老大都要参加,“会议很快,有时候就几句话就OK了。但这种管理带来的新的风气,也帮助了大家。”

美国著名项目管理专家詹姆斯•刘易斯所著《全球最成功的项目管理实战案例》一书中,讲述了穆拉利在做波音777项目时的管理原则,其中包括了携手合作、梦想蓝图、明确目标、项目计划、人人参与、从数据求解放、透明管理、适度抱怨是可以接受的、提出计划、寻求办法、彼此倾听、相互帮助、保持心情愉快、享受工作乐趣等。

“当我看到那张ONE Ford的小纸片在福特人手一张,‘阿穆’自己也是随身携带,以及其它种种观察的时候,我觉得可能就是‘阿穆’的这些管理制胜法则在被运用了吧。”一位中国区员工如此评价穆拉利。私下里,中国区员工称平易近人的穆拉利为“阿穆”。

显然,福特在中国要追赶的路还很长。2011年,福特中国销量为51.9万辆,同比增长7%,占中国汽车市场份额为2.8%。

同年进入中国的竞争对手通用汽车2011年中国区销量高达255万辆,市场份额达13.8%。即使与后来者日本本田、日产汽车相比,福特的销量和速度也都相对落后。而且,这些公司也都在推行更加重视中国市场的战略。

日产汽车在2011年推行了“新中期事业计划”,计划到2015年中国区销量达到230万辆;本田汽车则表示,要在2013年-2015年间,向中国市场推出10款新车,到2015年中国区销量目标达到120万辆。

面对这种局面,穆拉利推行更加激进的措施,发布了“1515战略”,即计划在2015年前把15款车型引入中国,到2015年将中国产能扩充到120万辆。届时中国将成为继美国底特律之后福特全球第二大生产基地。

庞大的产品计划相对应,福特还计划到2015年将经销商网络从2010年的340家增加到近700家,新的经销商网络将分布在增长潜力较大的三四线市场。

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前一天,福特中国宣布,其与长安汽车和马自达汽车的合资公司——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的拆分计划,已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

根据拆分计划,长安福特马自达将拆分为两家合资企业,分别为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和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长安福特汽车在重庆,将主要承担与福特相关的业务,包括福特品牌汽车的开发、制造、销售和服务;而在南京新成立的长安马自达,将主要承担马自达相关业务,包括马自达品牌汽车的开发、制造、销售和服务。

“这也是‘一个福特’战略的体现。拆分的做法从业务上讲更有效率,更能节省成本。”福特中国一位内部人士说。

2008年至2011年,福特将其在日本马自达的股份由34%减少到3.5%,令自己对马自达来说变得无足轻重。拆分之后,福特汽车持有长安福特50%股份,并派高管参与长安福特的管理。

穆拉利希望在中国能够更多利用当地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看到有越来越多的本地人才开始负起更多的责任,担任更高的职位。”穆拉利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说。

刘泰迪2008年9月加入福特,是负责企业传播的副总裁,当时是福特中国第一位大陆本土的副总裁级高管。刘泰迪后来离职,接任者李英也是大陆本土出生。“实际上福特中国很多后台工作的高管,包括负责财务、工厂、政府和法律业务的高管都是大陆人。”刘泰迪对财新记者说。

“将来不仅会看到中国高管在中国服务,在福特全球很多地方都会看到中国高管,这是‘一个福特’的一部分,即运用全球人才,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全世界不同的消费者,并设计他们想要的产品。”穆拉利说。

这是穆拉利的愿景。但是1945年出生的他,今年已经67岁了,面临着退休的选择。在被问及谁会是福特下任CEO的人选时,他没有直接回答。

“福特确实有接班人计划,但我很享受现在的工作,还没有计划退休。”穆拉利说。这样的回答事出有因。

2008年3月,福特汽车人力资源部副总裁乔•雷蒙(Joe Laymon)向媒体透露了六名可能的CEO人选,结果24小时内雷蒙辞职。

人力资源专家认为,过早公布候选人名单,可能会引发龙虎斗,让本来可以合作的人变得不愿合作,不利于公司发展。怎么做最合适呢?穆拉利表态说,“如果福特需要,他会一直在这个位置上。”穆拉利确实是这么做的。

来源:财新网-新世纪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