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赣州网-赣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31日
■编者按
如今,全市上下正热火朝天地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但接踵而至的资金不足、配套设施不到位、规划缺位等困难,成为摆在各地各部门面前的一道道难题。于都县坚持一体规划、分类实施,一方面将全县农村危旧土坯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和布局,另一方面,结合发展现状探索推出12种模式,并进行全程监管,多点突破发展困境,为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做了有益的尝试。
8月29日,在于都县岭背镇禾溪埠村危旧土坯房改造集中安置点,几台打桩机正在忙碌工作。据岭背镇党委书记管伟平介绍,该镇将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与移民新村建设结合起来,在移民新村一期、二期工程旁边设立集中安置区,按照每户面积89.6平方米的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集中安置该镇8个边远山村的50户危旧土坯房改造户。
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中,于都县按照“集中新建、分散新建、乡村统建、盘活置换”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根据各乡镇发展现状和特色,探索实施商住开发、规划引导、整体搬迁、项目带动、环境整治、产业开发、民政救助、解困安置、统筹置换、维修加固、引农入城、退出补偿等12种模式,突破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过程中出现的新困境、新难题,推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
该县把一体规划理念摆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布局的首要位置,坚持定位全域化、选址合理化、布局集约化,把全县57772户农村危旧土坯房作为一个整体,围绕“拆得动、控得住、建得好、搬得进”的要求,在选址安全、建设成本低及有利于生产生活的前提下,合理确定集中改造建设点和分散户改造。
对于集中改造建设点,该县有序引导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户,由自然村向较大村庄、边远村庄向交通便利村庄、一般村庄向中心村、小城镇向县城聚集,实现农民居住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平房向楼房转变,村庄向社区转变。对于无法集中连片改造的分散农村危旧土坯房户,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开展各类灾害风险评估,避开地震断裂带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地段,以及次生地质灾害易发地段,合理利用空闲地、闲置宅基地和老宅基地,规划选址改造。
岭背镇在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过程中,将商住开发、整体搬迁、规划引导、产业开发等多种模式融为一体,对全镇进行全域规划。该镇重点打造以圩镇为中心的综合功能核心区,在核心区建设可容纳2000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户的集中安置小区,在安置区附近设立轻纺工业园区、科教文卫区和商贸服务区。完善的全域规划,一方面实现了危旧土坯房改造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使他们享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圩镇人气的集聚,推动产业发展、商贸繁荣。
多种模式的探索及实施,加上对规划执行、户型选择实行严格的全程监管,该县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实现快速、有序推进。6月28日以来,该县共拆除农村危旧土坯房4012户、面积42.5万平方米;23个乡镇启动了55个20户以上集中点建设,罗坳、禾丰、银坑、梓山、利村和黄麟等6个乡镇启动了300户以上的集中点建设,贡江镇、岭背镇启动了2000户以上集中点建设;动工总户数4499户,占年任务数的52.93%。(实习生刘荷英 特约记者康育生 记者李美霞)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