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短融券出世
“超级短期融资券已被定位为货币市场工具。”一位交易商协会人士透露。
12月22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推出了一种新型短期直接债务融资产品——超短期融资券(SCP)。虽然与短期融资券一样,针对企业发行,但最大不同在于,央行正在研究将SCP纳入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箱。这也意味着,央行将货币市场金融工具的应用,从金融机构扩展到非金融机构。
所谓超短期融资券(Super & Short-term Commercial Paper,SCP),是指具有法人资格、信用评级较高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期限在270天(九个月)以内的短期融资券。
一位中石油财务部门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SCP比短期融资券更为灵活,可以满足企业短期流动资金不足的瓶颈,有助于提高企业流动性管理水平,特别适合财务集中管理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利率上也比银行流动性贷款更有竞争优势、更市场化,而银行贷款还要制约于央行的管制利率。”
目前,一年期的短期融资券利率就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企业短期资金来源主要为银行贷款和商业票据,SCP的推出为企业提供了长短兼备的梯级融资手段,可以灵活应对突发性的资金需求,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而央行则可通过在市场上购买SCP注入流动性,通过回购抽回流动性。
上述交易商协会人士介绍,SCP期限最短为7天,也可以此类推为14天、21天,最长期限不超过九个月。这意味着SCP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产品,发行规模将不受净资产40%的红线约束。交易商协会人士同时认为,这将进一步丰富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风险结构以及流动性结构,有利于形成短、中、长期兼备的市场化收益率曲线。
SCP在上海清算所登记、托管、结算,也与以往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在中国国债登记公司托管结算不同。央行正是在上海清算所下属的外汇交易中心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交易商协会人士对此分析称,之所以SCP适合作为头寸管理对冲工具,是因为发行人均为信用级别高、二级市场流动性好的重量级央企,投资人皆愿接受,“期限短、流动性好、风险低、规模大、持续发行,这些特征比较适合公开市场工具;央行进行货币政策调控时,可以通过购买SCP,直接作用于大的企业,调控政策的效率更为直接。”
“涉及的主体越多越好,这是完善货币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表示,一方面,参与货币市场的主体类型应不断扩大,另一方面,金融工具应广泛化,这样央行观测到的市场利率变化更直接清晰,会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光大银行资金处副处长王兴峰则认为,“央行通过央票回购的资金,并无实际需求,只是存入国库,体现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而SCP针对企业实际需求,实现短期利率的利率市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