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不需要的>> 江西经济新闻 >> 正文内容

和谐秀美展新姿——新余高速公路沿线村庄建设提升工程纪实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30日

    当车辆行驶在沪昆高速公路新余境内时,人们总被窗外那旖旎的风光所吸引:蓝天白云之下,广袤的原野阡陌纵横,稻花飘香,错落有致的村庄,掩映在葱翠欲滴的树林之中,蓝瓦、白墙、红檐,和谐秀美的乡村景象让人陶醉。

  新余市把境内高速公路沿线全部纳入新农村建设范畴,大力实施村庄建设提升工程。如今,高速公路沿线村庄基本实现了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与社会和谐、家庭邻里和谐、党群干群和谐,打造出了别具特色的和谐秀美乡村风景线。

和谐秀美乡村风景线。周亮摄

  以规划统领建设,一村一特色,沿线千米以内村庄焕然一新

  新余市的决策者认为,高速公路是城乡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展示全市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平台,抓好高速公路沿线村庄建设提升,有利于加速形成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以此带动全市农村综合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从今年开始,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高速公路沿线千米以内村庄的建设提升。

  在新余,沪昆、武吉、赣粤3条高速公路跨境而过,高速公路沿线千米以内共有181个自然村。为此,该市针对高速公路沿线村庄情况各异的实际,在精心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出台了《新余市高速公路沿线村庄建设提升实施方案》,在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的同时,根据各村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水平,依托县域城镇规划体系,因地制宜,适度超前,按一村一特色的要求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新余市把高速公路沿线村庄定位为精品型、改造型、新建型、预建型和城中村型5种建设模式,启动乡村住房“穿衣戴帽”工程。制定出了“六个统一”的标准,即新建住房统一新房型,旧房统一坡屋顶改造,房屋外墙统一粉刷,统一颜色,旧房危房和乱搭乱建建筑统一拆除,猪(牛)栏统一集中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工作,沿线村庄群众参与积极性高涨。

  截至7月底,该市高速公路沿线181个村庄已完成坡屋顶改造24.9万平方米,房屋外墙粉刷近98.2万平方米,拆除旧危房1385间,拆除猪(牛)栏1559间,硬化道路39.2公里,整治水沟33.2公里,累计投入资金近7000万元。

  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形成共建沿线新农村的强大合力

  在高速公路沿线加强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创新,不仅需要发挥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作用,更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新余市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按照每个村庄6万元的标准,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1491.8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村庄建设提升工作。及时调整各相关帮扶单位的工作方向,把重点安排到对高速公路沿线村点建设提升的帮扶上,126个帮扶单位踊跃捐资捐物,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据初步统计,至7月底,各相关帮扶单位累计投入资金达354万元。同时,坚持农民的事情农民做主,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调动农民主体积极性。目前,高速公路沿线村庄农民自筹资金5016.3万元,用于新房建设和旧房改造;当地的致富带头人、地方企业主、在外务工人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捐款137.5万元,支持和谐秀美乡村建设。渝水区水北镇伍塘村5名在外创业人士致富不忘家乡,捐资1800万元为72户村民建造18栋、66套楼房,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新余市以“扶优、扶强、扶大”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基础,把生产发展、产业发展摆在高速公路沿线村庄建设提升工作的第一位,逐步形成了特色明显、基地连片、集约经营的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和产业带。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目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1010工程”。上半年,全市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27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27.4亿元,实现利润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3%和9.6%。

  新余市还以现有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点,围绕农业龙头企业和市场需求,重点建设苗木花卉、新余蜜橘、优质早熟梨、高产油茶、蔬菜、中药材、休闲农业等7大产业基地。通过各大产业基地示范和带动,完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目前,全市苗木种植面积达5.63万亩,育苗单位70余家,高产油茶新造林面积已达到14.24万亩,新余蜜橘种植面积达到12.05万亩。

  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完善农村社区管理,以服务促进农村和谐秀美

  新余市按照生态良好、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城乡面貌良好愿景,注重把实施村庄提升工程与推进生态村庄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结合起来,以创建生态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立完善村庄卫生长效保洁机制,连续3年每年投入200万元用于奖励补助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配备了社区垃圾分类和清运设施,建立稳固的村级保洁员队伍,由市、县、乡按照3∶3∶4比例分摊保洁员薪酬,推动了生态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新余市坚持科学规划,有效运作,全力推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让农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公共服务,吃在农村,住在农村,医在农村,乐在农村,幸福生活指数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新农村建设村点已建立文化活动室421个,农家书屋1016个,商业网点784个,医疗室570个,幼儿园340个。

  随着高速公路沿线村庄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新余市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大力加快农村民主进程,完善农村社区管理,以服务促进农村的和谐秀美。该市合理建设集行政管理、商业服务、教育培训、卫生(计生)服务、文体活动、司法服务、治安管理等于一体的农村社区服务场所。同时,进一步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尊重和保障村民的选举权以及对村级重大事务的知情权、监督权,积极发挥村民理事会在管理农村事务中的作用,促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向村民小组和自然村延伸。

  姚中国 卢建华 本报记者徐国平

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热门新闻

  • 还没有任何内容!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