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天发布的一份会议纪要指出,中国有理由在中期内扩大资本账户的开放,加强公司和住户部门从事长期贸易和从金融全球化中受益的能力。
近日,IMF在上海举行宏观审慎政策会议,会议由中国央行主持,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的各国央行总裁出席该会议。央行昨天发布的会议纪要显示,与会者注意到中国事实上的制度要比法定制度宽松得多,而且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来看,各种限制措施并没有产生很大影响。仅有的主要限制是针对在中国进行的证券投资和对中国企业的外币贷款实行的限制。尽管如此,在中期内,像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有理由扩大资本账户的开放。会议认为,中国可逐渐实行资本账户的充分可兑换,使环境对于企业和家庭都充分透明,而且行政措施将逐渐让位于更为透明的价格措施。
会议指出,那些处于全球危机中心的国家的货币条件极其宽松,正在促使流动性进入新兴市场。与会者认为,为了应对资本流入激增所带来的挑战,必须灵活地运用手中掌握的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货币和汇率政策、财政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在这类政策中,资本账户管理可以发挥一定作用。
与会者还建议,应该扩大实现通货膨胀目标的政策范围,以有助于考虑金融稳定方面的关切。
解读
意味着将放松外汇管制
渤海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表示,资本账户开放意味着外汇管制的放松,企业和个人的海外投资渠道更加畅通。资本账户可兑换后个人出境旅游可携带的美元数量将大大增加。
可改变无奈购美债局面
国泰君安证券总经济师李迅雷表示,目前我国大量购买并持有美国国债实际上是无奈的选择。而允许民间资本进行海外投资,是减少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的途径之一,而且由于投资人风险自担,故从国家层面看,不必承担基本风险和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