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吉林网 作者:欣城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8日
日前,京沪穗等26个城市公布了2011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其中,广州以57473元居首,北京56061元排名第二,而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分析指出,排名靠前的大多是东部城市,工资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形势。(8月23日中国新闻网)
虽说在世界平均工资数据中,42452元的年平均工资只能算是中下游水平,但是对于多数中国工薪阶层来说,人均年薪42452元仍是一个比较体面的数据。难怪网友对此纷纷吐槽,调侃说自己拖了平均工资的的后腿。直言“被平均”、“伤不起”。统计数据与百姓感受的差距如此之大,问题出在哪里?我们不妨从报道中寻找答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2452元。”也就是说,国家统计局只是统计了机关事业单位与国有企业员工工资,而私营单位、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失业者、亿万农民的收入都被排除在统计范围之外,统计范围如此狭窄,这到底是国情复杂,除了机关事业单位与国企员工工资有据可查,其他职工工资不便统计?还是统计数据“逗你玩”,虚幻的平均工资数据背后隐藏着“被平均”的苍凉现实?
虽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职工整体工资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是,真正能够涨工资的多是体制内的公务员,效益好的国企特别是垄断行业高管及职工,部分具有科技含量的高新企业职工。而相当数量职工的工资水平远远跟不上经济增长的步伐。有报道说,平安保险老总年薪数千万,电力行业抄表工年薪10万以上,烟草行业中层干部年薪30万,就是佐证。再加上国企、公务员福利分房等高额隐性福利,更是令其他行业望尘莫及。正如网上一个段子所言:“张家有财一千万,九个邻居穷光蛋,平均起来算一算,个个都是张百万!”如果贫富悬殊的问题不解决,平均工资快速增长的成果被高薪阶层分享,让落在后面的人共享“被平均”的虚荣是件滑稽的事情。
工资增长还存在地区、行业差距,由于财力不同,有的地方工资增长只是画饼充饥,并没有足额发放到位。从统计数据来看,平均工资排名靠前的多是东部城市,工资水平东高西低。我们看到,私营企业和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并未被纳入统计样本,更有相当数量职工的工资尚在最低标准附近徘徊。甚至有的私营企业与家庭作坊连最低工资也无法兑现。因此,普通职工特别是私营企业、家庭作坊雇工与自由职业者远远没有达到平均工资水平,还有不少人无业可就,宅在家里拿低保金过生活。再加上高昂的房价人让不少人成为房奴,增加了民众的工资痛感。在如是背景下,公众对人均年薪42452元不领情,并不难理解。
其实,职工工资增长不取决于数据好看,而取决于多数人是否真正从中受益。如果百姓的生活质量改善不明显,平均工资即使再高,也意义不大。统计、发布均工资,不是为了面子上好看,拉穷人给高薪群体垫底子,而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得到实惠、收获幸福。
实际上,没有纳入工资统计范畴的私营企业职工等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与生活状况很不容乐观。经济学上有个著名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我担心的是,如果处于“最短木板”位置的低收入者的工资收入与生活水平没有真正提高,即使平均工资再漂亮,高收入者充分享受了发展的好处,也与低收入者无关。如果不理清这些问题,简单地以平均工资审视发展成果,难免有些偏颇,不仅低收入者感叹“伤不起”,还会误导国家宏观决策。
对此,政府一方面要下气力提振经济,让广大民众获得涨工资的实惠。另一方面要深化收入分配改革,落实国企高管限薪措施,压缩“三公消费”,治理国企、机关高额隐性福利,并给民生福利增量,取得缩小收入差距的实效,而不能躺在平均工资数据里沾沾自喜。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