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机构投资 黄梅
2010年11月17日,浦东陆家嘴 震旦大厦12楼。台湾土地银行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郭常龙,略显焦躁,不时抬起左手看一眼手表,又瞥一眼里屋的电话机。
郭常龙在等一个来自北京的电话。而这个电话带来的消息,或将决定台湾土地银行上海“代表处”能否成为首家升格为“上海分行”的台资银行。
早在大约一周前,台湾土地银行将相关开业文件送达银监会,之后郭常龙就开始了这样的等待。
处于同样境地的还有台湾第一商业银行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吕信志,他甚至比郭常龙还早两周就开始接受等待的煎熬。
此外,台湾国泰世华商业银行、合作金库银行、彰化银行、华南商业银行等,都对设立大陆分行虎视眈眈。
随着上半年《两岸金融监管合作备忘录》(MOU)、《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等协议的相继生效,在虎年之末,这些在台湾地区虎虎生威的台资银行,开始将竞争的战火蔓延到大陆。
在升级分行的契机中拔得头筹,只是台资银行在大陆暗暗较劲的开始。
【开业“读秒”倒计时】
郭常龙递给记者的名片上,头衔还是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
其实,新的名片已经印好,就放在办公桌上,静待启用。——在指日可待的数周后,郭常龙将成为台湾土地银行上海分行第一任行长。
台湾土地银行只是获准升格分行的六家台资银行之一。此前,虽然多家大型台资银行在大陆均有代表处,但因未取得营业资格,只能开展金融咨询、业务联络等非经营性服务。
台湾土地银行上海代表处成立于2003年1月29日,迄今已近8年。国泰世华、第一商业银行等其他5家台资银行在大陆的历史,与台湾土地银行相差不多,各自大陆代表处的设立都在7-8年左右。
蛰伏多年之后,台资银行在大陆终于获得了起飞的契机。抢得先机,成为各家台资银行这一年来的重中之重。
近期无论给哪家台资银行打电话,一定会得到“筹备期,非常忙碌”的回应;且他们也会“不经意”地问起对手的筹备情况。
台湾土地银行上海代表处吴得志桌上摆满了各种待签的文件,甚至还有几份开业酒会的菜单。吴得志告诉记者:“金融开业许可证一下来,我们就可以宣布开业。开业酒会初定在12月初。”
这位台湾土地银行未来的上海分行副行长表示:“在此之前,必须抓紧时间完成非常多的筹备工作,以便开业后各项业务能尽快上马。”比如,拿到金融开业许可证之后,要办理工商登记,到外管局、人民银行申请金融机构代码,递交各项业务的开展申请等,这样才能开展贸易融资、国际结算等业务。
第一商业银行上海分行筹备小组递交开业文件则更早些。10月25日专门从台湾赶到上海筹备开业的朱台生,将担任分行的副行长。
朱台生并不同意“抢第一”这个说法,但他承认,彼此之间确实为此暗中较劲,并开玩笑称“怕被跟他们(其他台资银行)放在一块批”,因为“我们比他们行动得早,放在一块,就亏了”。
这样的亏,第一商业银行已经吃过一次。“上次我们申请升格为分行的批文是9月17日批的,但9月20日我们接到的同日,土地银行也同时接到。这次会不会也是这样?”
甚至第二批获准升格分行的国泰世华,也声称要争头筹,这使得原先一路领先的第一商业银行倍感压力。
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台资银行人士称,各家台资银行的总行都下达了年底前开业的指导,且还要大家能够“拔头筹”。因此,台资银行大陆团队的压力不小。
该人士表示,这6家台资地区银行背景各异,如国泰世华商业银行的背景是台湾财团——国泰金控;第一商业银行是台湾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商业银行,公股背景较强;合作金库银行则是从台湾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演化而来的;彰化银行是最早真正由台湾民间自行筹资设立的银行。
由此,各家银行的运作能力和方法都不一样,可以说各显神通。该人士举例表示,“国泰世华在很多方面运作得比较灵活,而第一商业银行受制于其政府背景,行事方法较为一板一眼”,银行背景及其运作方式的差异,或将对分行的推进速度有所影响。
根据银监会官网披露的信息,银监会在9月16日和10月13日先后对两批、共六家台资银行在大陆筹建分行的工作给予放行。
其中第一批有4家,即台湾土地银行、第一商业银行获准筹建上海分行;合作金库银行获准筹建苏州分行;彰化银行获准筹建昆山分行。
第二批则为2家,分别是获准筹建上海分行的台湾国泰世华商业银行,以及获准筹建深圳分行的华南商业银行。
银监会披露的信息显示,合作金库银行是台湾银行总资产第二大的银行,台湾土地银行、第一商业银行和彰化银行则分居第四位、第五位和第八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