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国家新闻网 作者:蔡倩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4日
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报近期刊登俄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主任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亚历山大·萨利茨基的一篇文章,题为《印度奇迹:亚洲第二大经济体有何过人之处?》。文章就多个方面将印度与中国进行了对比,财经国家新闻网将其刊文如下。
几年前,人们开始谈论印度的成功发展,认为不久之后,这个国家甚至可能将超级成功的中国甩在身后。今天印度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文盲和贫困 现今的印度仍是迅速发展的国家。2010年,其GDP增长率为8.5%。遗憾的是,上一个财政年度的成绩却令人失望:增长率仅为6.5%,卢比因资本外逃而贬值。但无论印度发展速度如何,赶上甚至超过中国还谈不上。如果放到整个亚太地区的经济看(不包括北美),中国GDP占了将近40%,而印度和日本分别只有16%。
的确,印中经济改革几乎同时起步。而且在上世纪80年代,印度富裕程度约是中国的1.5倍。印度当时的处境更为有利:改革开始前所有民主制度均已确立,建立了私有制。但改革三十年后我们看到,中国经济规模比印度高出一倍多。
一个中国人的年均用电量为3000多度,而一个印度人的用电量仅为700度。中国在其他指标上也处于领先地位。该国平均寿命为73岁,印度仅为64岁。中国5岁以下营养不良儿童只占5%,印度的这个比例高达40%。居民文盲率的差距也同样巨大。为何印度不能像它的邻国那样,实现如此巨大的腾飞呢?
国家好于市场 中国倚重的是国有部门。大型国企确保了国家取得突破。印度则决心发展中小企业,但它并未带来像中国那样的发展。中国把大笔资金投入基础设施,积极修建公路和铁路。它们将全国连接起来,确保了劳动力的移动。一个上海大学的毕业生可以安心到外地工作,因为他知道,只要坐上火车,4小时后就能到家与亲人团聚。
而在印度,地区间交通非常落后,劳动力并不能如此大规模地转移。印度落后于中国的另一个原因是,储蓄率长期保持在极低水平。直到近年它才达到35%。而中国的储蓄率则为50%。
控制出生也大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印度却没有采取这种措施,这导致大量人口,尤其是农村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今天中国的城市人口占51%,印度的城市人口仅占30%。
但印度也取得了毫无疑问的成就。该国对金融领域实施严厉监管,这点与中国如出一辙。银行,包括私有银行,都面向支持中小企业。为其设定了必须完成的中小企业贷款指标。
印度的另一项成就是以输出智力服务为导向。该国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印度的程序设计员在世界上数一数二。
近期来看,印度经济前景良好。首先,相较于中国,它与全球市场的联系还不是十分紧密。这意味着,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不会对它造成重创。上一波危机时即是如此。在危机过后的2009年,印度GDP增长仍维持在8%。其次,该国也有很好的机会研究自己的邻邦、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并借鉴其经验。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