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4日
编者按:市场低迷导致券商上半年业绩普遍下滑,而券商旗下的期货公司却风景独好。于是,为提升期货公司净资本, 备战各项创新业务,“财大气粗”的券商再度掀起增资期货公司的热潮,而这场比拼财力的好戏才刚刚开演。
截至昨日晚间,已有11家上市券商相继披露今年上半年业绩,其中有8家上市券商公告了旗下期货公司的盈利情况。本报记者统计显示,这8家期货公司上半年共实现净利润1.74亿元。华泰长城期货实现净利润5244.27万元,位居首位;国海良时期货实现净利润1,682.80万元,同比增长942.18%;仅有西部期货净利润亏损。这表明期货公司之间的业绩出现了分化的趋势。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上市券商整体净利大幅下滑,然而旗下期货公司业绩整体增长。期货公司业绩的增长与上半年期货市场成交同比平稳增长、期货业的调降手续费和创新业务推出有直接关系。
华泰长城居净利榜首
期指成对冲风险利器
上市券商上半年年报显示,其旗下多数期货公司业务保持着平稳发展势头。其中,华泰长城期货、光大期货、长江期货、国海良时期货、东吴期货、渤海期货、大华期货和西部期货分别实现净利润5,244.27万元、4,489.81万元、3,259万元、1,682.80万元、1,552.95万元、861.96万元、355.84万元和-36.08万元,华泰长城期货净利润夺得第一。
华泰长城期货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964.38万元,净利润5244.27万元(未经审计),同时实现可开展期货中间介绍业务的证券营业部高达80家。光大期货实现净利润0.45亿元,同比增长124%,保证金排名、手续费收入排名及净利润排名均有所上升。长江期货境内实现营业收入0.89亿元,同比增长51.87%,日均客户权益及市场份额同比均有所上涨。公司积极孵化创新产品,加强与期货私募业务联系,通过证券资管尝试期货专户理财业务。东吴期货实现营业收入6613.87万元,同比增加46.4%,净利润1,552.95万元(未经审计),同时公司积极筹备期货资产管理业务。
此外,渤海期货实现营业收入5205.13万元,利润总额1149.29万元,净利润861.97万元。大华期货坚持以市场拓展、规范管理和业务创新为主线,实现交易额11,797.03亿元,同比增长89.43%;营业收入4,792.37万元,同比增长121.72%。招商期货持续利用股指期货进行了大量套期保值交易,有效对冲了投资组合下跌风险。西南期货结合股指期货套保业务,取得了超越大盘投资收益。国海良时期货实现营业收入9,350.34万元,净利润1,682.80万元,同比增长942.18%,市场占有率达1.1043%。
部分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在去年基础上大幅提高。以光大期货为例:上半年实现收入1.40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净利润0.45亿元,保证金排名上升1位至第11名;手续费收入排名由第17名升至第14名,净利润由第15名升至第13名。据悉,光大期货在20120年度期货业分类评级中,被评为A类A级。
华泰长城期货总经理李杰表示,公司业务在上半年行业市场占有份额大幅提高。在四大期货交易所的交易份额均有上扬,成交手数同比增长156%,成交额同比增长38%,而期指业务在公司经纪业务中比例份额较大,亦对收入做出了较大贡献。大多数进行期指交易投资者是一些机构,主要包括:证券、私募基金、专业投资者及法人机构。股指期货上市两年来,市场运行安全、平稳,期现指数保持着高度关联性。一些前期进入股指期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已尝到了甜头,利用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在股票市场和股指期货市场之间反向操作来对冲市场风险,锁定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