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息日报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3日
近来,全国各地都在推进“公车改革”,而作为其中一种全新的尝试,8月22日,15辆统一型号、颜色和编号的“公务自行车”悄然入驻江西省外事侨务办公室的机关大院,今后,该机关公务员5公里范围内外出办公原则上将使用公务自行车。
这是江西首个主动试水公务自行车的省直机关,在全国对公务用车进行清理和改革的大背景下,江西主动试水对“公车改革”进行有益探索。
首批公务自行车昨日正式启用
22日,是公务自行车正式启动运行的第一天。9时,15辆崭新的公务自行车整整齐齐地停放在江西省外侨办综合大楼前。记者看到,公务自行车的主色调为深灰色,车身统一印有“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绿色环保、健身强体”字样。每一辆公务自行车上都贴有编号牌,车前配有车筐,便于放置文件材料。
9时10分,机关后勤服务中心负责人将一把把公务自行车的钥匙发交至公务员代表们的手中,首批公务自行车正式投入运行。杨勇等人成为第一批使用者,尝试了一回自行车办公。
“比较快,停车也更方便,还锻炼身体。我们以前送文件一般都是开车,遇到单行道回来还要绕行,比较费时。”杨勇感叹说,在南昌市区短距离公干,自行车的效率堪比汽车。
试点5公里以内不再派公车
当天,该机关每一处室的代表均领到了一辆“公务自行车”。记者了解到,江西省外侨办是江西首个主动试水公务自行车的省直机关。江西省外侨办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罗亦斌告诉记者,在今后的公务活动中,除了极端天气和处理机要工作外,原则上5公里内不再派公车。
江西省首个试水公务自行车的省直机关
记者了解到,这次省外侨办在省直机关单位中率先试水推行公务自行车,并非行政指令促成,而是与国家倡导节能减排密切相关。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委联合下发《“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倡导“135”出行方式,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以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提出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开展公务自行车试点。
公车改革一次全新的尝试
作为“三公”消费之一的公车消费,长期以来一直因公车超标、公车私用、公车滥用等现象而饱受诟病。在公车改革日渐深入的背景下,省外侨办首次尝试推行“机关公务自行车”的做法备受关注。
江西省公共机构节能办张处长22日告诉记者,“在全国对公务用车进行清理和改革的大背景下,使用自行车代步符合公车改革的大方向,这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将对公车滥用起到约束作用,既能减少能源消耗和汽车尾气排放,又能降低公务出行成本、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起到良好示范等其他好处。”
记者了解到,这批公务自行车每辆的采购价为204元。
让公务自行车成“永久”的出行品牌
不少市民关注,此次省直机关试水“公务自行车”的举措是一场真改革还是作秀?公务自行车能否形成常态?
“这绝不是作秀!”罗亦斌告诉记者,为了使公务自行车成为“永久”的出行品牌,他们制定了配套的《公务自行车管理规定》,对公务自行车的使用和管理提出了制度性规范。
记者手记
在“自行车王国”丹麦,86%的议员都骑自行车出行。连身在国外的丹麦驻外大使馆,都有半数以上员工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公务自行车在南昌街头一亮相,便引起许多市民的注意。当公务人员与百姓之间的交流越来越依赖媒体纸面和记者镜头,这种没有车窗隔阂的公务自行车成为一条很好的情感纽带。
推行“公务自行车”,不仅节能降支,更能避免一些公车私用、特权腐败。首批15辆公务自行车无疑在做着一种有益的探索。市民不仅希望,“公务自行车”是公车改革的一种有益补充,更希望通过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让“公车改革”走得更远、更稳健和富有实效。
■记者徐娆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