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都市时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3日
瑞金“红井”等红色景点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旅游。
一份《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让赣州再引关注。1000年前这里建立了成熟的城市,80年前发生了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如今,在缓慢发展了几十年后,它得到了来自中央丰厚的福利,同时还有“跨越式发展”的期许。而著名红色老区的遗产是赣州迎来这一机遇的资本。
粤赣闽湘四省通衢地
赣南,占江西全省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承南启北,呼东应西,南抚百越,北望中州”,在地图上居粤赣闽湘四省通衢的位置。来访者的飞机在城市西面的黄金机场降落。据了解,20世纪30年代,老黄金机场始建,主要用于军事需要和赣南钨砂外运。1959年将其改扩为民用机场,1980年以来多次扩建,直到2008年整体搬迁到了离城区更远的现址。即便如此,去年它的旅客吞吐量刚过50万人次。
如果从广州出发,选择铁路或公路6个小时均可到达,但是京九线并没有给当地带来期盼中的繁荣,这条铁路对这里最大的用途之一是劳务输出。论区位和政策优势,赣州比不上东南沿海改革开放实验区,也比不上北边的环鄱阳湖经济区、西边的长株潭城市群;在交通不发达的过去,赣江是南北贸易的最主要通道之一,但随着海运发展和京广线开通,交通优势也逐渐消失。
对于渴望得到更快发展的江西来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无异于“久旱逢甘雨”。
江岸古城——赣州
地理上看,赣南自成一个独立的单元,四周被武夷山、南岭、罗霄山等高大的山脉环绕,水系则从东、南、西三面向赣州盆地汇聚形成章贡二水,再合流为赣江北去。
章江和贡江在赣州市北面汇成赣江,“赣”字也由此而来,章江在市区走了一个大的“S”形,因此赣州城区形成了罕见的“三江六岸”格局,不论从南北还是东西方向穿越整个城市,至少需要跨过一次河。
赣州秦始置县,西汉初年建城,宋代以后经济迅速发展,成了中国东南地区的重要商业都市。从北宋开始,赣州城便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福寿沟”是当地人最津津乐道的城市遗产,建于北宋,至今畅通。
赣州城的最北端聚集了赣州市最主要的名胜古迹,有宋城墙、始建年代无法考证的郁孤台、蒋经国故居等。去年底,老城区的主要商业街文清路的外立面被加以改造,新增坡屋顶、坡檐、马头墙等宋代建筑元素,除了突出老城区的古意,按赣州市的规划,位于老城区南部、被章江三面包围的章江新区将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区、赣州的中央商务区。
位于城市中心的赣南贸易广场是当地最大的小商品批零市场,一辆接一辆的小型三轮货车穿梭其间,大部分商户来自赣州辖区的各个县市,他们从广东、浙江、福建运来货物,再将商品销往各县市。
这里有广东潮安的不锈钢炊具,浙江温岭的塑料用具,福建建阳的调味品,随处可见的珠三角的家电产品和日用品。
中部的“西部”政策
赣州有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8个,省级扶持贫困村1119个,分别占县、村总数的45%和35%;按国家最新的2300元贫困线标准,全市贫困人口192.7万人。此外,由于缺少国家重点投资项目和大型工业企业,赣南工业化水平较低。资料显示,2010年全市工业化率为38%,相当于全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使赣南苏区的面貌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帮助赣南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
《若干意见》指出,优先解决民生问题,到2015年,突出的民生问题要有“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整体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跨越式发展”指的是,若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今后8年,赣州农民的收入要以每年19%的速度递增,GDP要以每年17%的速度递增。根据赣州市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35.98亿元,增长仅12.5%。
不过赣州市的工业近年已开始加速增长。2011年,赣州市三大产业结构由18.9∶44.4∶36.7转变为17.4∶47.2∶35.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0亿元,增长了18.7%。
《若干意见》被认为“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被赣州市委政研室调研员黄明哲称为是最能体现含金量的条款。据统计,按照2011年的税收基数,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后,仅对鼓励类产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从原来的25%减至15%这一项优惠,就有近5000家企业共可减少缴税2.77亿元。
《若干意见》出台后,按计划,还要编制《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规划的政策将更加细致和具体,项目也将在规划中落地。
赣人回流和赣货南下
在兴国县垓上村,村干部杨成栋称,全村4300多的常住人口,其中三分之一在外务工,而在广东的占七成。大约8年前,赣州提出过3个目标:做珠三角企业的劳务输出基地、珠三角居民的休闲娱乐后花园、珠三角农产品的供应基地。20世纪90年代,在京九线开通的初期,赣州考虑如何向珠三角输出更多的技工,还为此专门推行农民知识化工程,通过赣州市技工学校到广州、深圳、中山、东莞等地的企业推荐毕业生。
如今在赣州开发区一家生产汽车变速器的德资工厂里,一线员工的工资在2700元到3500元之间。该厂负责人员介绍说这在当地算不错的工资,因此招工不难。然而对当地大多普通劳动密集企业来说,每年春节过后如何同珠三角的工厂抢劳动力,还是个问题。
40岁的邹作铭5年前就放弃了在广州工厂的工作,在赣州市区当了一名保安。他说,工资的差距已经变得很小,这里的工作机会也越来越多。
赣粤自古联系紧密。中原居民历史上有5次大规模的南迁,他们从中原到长江流域,进鄱阳湖,再逆赣江而上,到达赣州,在这里休憩之后,一部分人留在赣州,成为当地的客家人。没有留下来的,其中一些后来辗转至广东梅州。
龙南县,是和珠三角联系最紧密的地区,为了方便当地企业,南昌海关在龙南设有办事处,因此本地产品可以直接报关出口。在开通了从龙南到深圳再到盐田港的“铁海联运”后,这里真正成为一座“无水港”。当地最大的一家家具企业的市场在中东和非洲地区,另一家生产节能灯的企业则将产品销往菲律宾。
在近几年的企业内迁潮中,大批企业来到龙南,其中不乏大企业、大集团。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有企业252家,员工3.2万人,其中1万余人在玩具制造企业。这里的玩具大多出口欧美。不久前,浙江义乌的一家大型家居企业决定投资10亿元建一座浙商工业园。(都市时报记者陈舒扬)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