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金融公司 >> 正文内容

小贷公司要学会找“米”

来源:温州商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22日

周宇 摄


周宇 摄

  金融研究院?课题追踪

  《第一金融》联合市金融研究院共同推出“金融研究院?课题追踪”系列报道,走近研究温州金改、研究温州经济的这些课题。

  本期关注

  课题名称:《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融资机制及贷款目标瞄准问题研究》

  主要研究者:温州大学城市学院金融分院院长杨福明

  小贷公司的服务对象“跑偏了”,没有真正惠及需要群体?

  杨福明:温州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应当瞄准中小企业。

  “只贷不存”的小贷公司终将长不大?

  杨福明: “小额信贷+保险”等融资模式或将盘活其资金链。

  发展成银行,是小贷公司的共同出路?

  杨福明:这样会陷入与大银行的同质化竞争,小贷应“做好自己”。

  做大规模就是做大了风险?

  杨福明:采用第三方介入的担保模式、联合贷款的形式值得借鉴。

  >>>人物名片 杨福明

  山西人,温州大学城市学院金融分院院长、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发展理论与银行管理。在《金融研究》、《经济学家》等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持过多项省部级研究项目,2011年在厦门大学金融系做访问学者。

  从以往“通过申请发起小额贷款公司”变为“以公开招标的形式”,政府的主动出击,让我市小贷公司“火”了一把。

  截至6月底,我市共有29家小贷公司,其平均贷款余额和平均注册资本金,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均列全省第一。按照规划,今年年底要争取发展到60家以上,明年年末突破100家,覆盖所有区县……

  而这场金融盛宴背后,小贷公司政策松绑的呼声从未停歇。据此前《第一金融》对全市28家小额贷款公司负责人进行的一次全方面问卷调查显示,“融资比例较低”、“税收过高”等仍是小贷公司“成长的烦恼”。

  一边是政府的美好愿景,一边是政策的壁垒,小贷公司当如何破局,走出一条“星光大道”?温州大学城市学院金融分院院长杨福明在课题《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融资机制及贷款目标瞄准问题研究》中提出,在当前的金融制度框架下,小贷公司首先应创新融资方式,例如可以采用信托融资机制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小额贷款公司,以形成可持续性融资链条;其次要视自身所在区域的经济环境状况,寻找适当定位,瞄准适合自身的贷款目标群。

  没“米”怎做“饭”?

  要创新找“米”方式给仓库不断注入新“米”

  “不能吸收存款,小贷公司只能等"无米之炊"。”杨福明说,“只贷不存”的小贷公司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机制,仅凭股东增资扩股的单一融资方式,难以实现可持续经营。

  因此,杨福明认为小贷公司应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建立有效的融资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依据杨福明的课题设想,可从两方面着手设计:

  在(对外)业务方面,小贷公司除了向正规金融机构的批发融资之外,可以尝试信托融资、私募基金等融资方式,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可持续融资机制。此前就有专家提出了“小额信贷+保险”的融资模式。借鉴国外小额信贷的模式经验,以借款人未来劳动抵押作为还款保障,以政府提供未来劳动机会优先权的承诺作为借款条件,也值得一试。

  在(对内)财务方面,小贷公司作为非金融机构,而事实上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的是金融业务,这使其业务定位与法律地位、监管主体错位,不利于风险的监管。若监管部门能做些政策倾斜,比如给予“金融企业”的税收待遇,小贷公司就会感觉“沐浴春风”。

  “跑偏了”怎么办?

  如“偏对了”则应该调整原有的政策

  小贷公司的业务红线有“三不得”、“三严禁”,其中一条规定“单户100万元以下的小额贷款以及种植业、养殖业等纯农业贷款余额占比不得低于70%”。由此可见,服务“三农”是小贷公司一大重要使命。

  “但从其试点到推广近五年的现实看,某些小额贷款公司未将贷款投向"三农"和小微企业,而且将信贷目标瞄准上层客户,有的还涉及高利贷。”杨福明幽默地指出,有点“跑偏了”。

  杨福明说,国内对小额信贷有没有真正惠及贫困人群的研究已经很多,他这次主要是以浙江地区的小贷公司为样本采集对象,其中温州作为主要调查区域。

  这跑偏了的“裤子”该不该穿回来?杨福明觉得“这要视小贷公司所在区域的"地情"和自身的经营状况而定。”他认为,不应对所有的小贷公司“一刀切”,小贷公司要能“自我归类”,比如部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种植业、畜牧业等产业集中的地区,小贷公司就可着重发展“三农”业务,东部沿海地区适合服务中小企业。此外,县(市、区)与村、镇的服务对象也会有区别。

  对于温州,杨福明认为应更多地设计适宜中小企业的产品,“虽然"跑偏了",但是跑对了。”基于这点,杨福明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将放在“温州小贷公司如何更大程度地发挥对中小企业服务作用”上。

  对话

  记者:我们最近做了调查,发现小贷公司今年以来的利润下降比较明显,你认为原因在哪里?

  杨福明:最近期的原因应该与央行贷款利率下调有关,长期来讲它们已经到了发展的瓶颈期,利润被诸多方面摊薄以后,小贷公司的股东们热情就会减弱,增资扩股的意愿就会下降。若不及时调整,最终将走向“不可持续”。

  记者:此前,接受《第一金融》调查的28家小贷公司中,有18家非常乐意改制为村镇银行,10家愿意尝试,你怎么看待它们的“银行热”?

  杨福明:我认为改制村镇银行并非小贷公司的共同出路。监管层不鼓励小贷公司转向村镇银行,主要基于风险控制。我认为,金融机构应该多样化、经营范围应该多元化,盲目做“大”(小贷公司变为村镇银行),容易出现“一边倒”,容易跟其他大银行形成同质化竞争,竞争大客户资源。这样,小贷公司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意义也就失去了,也就不是小贷了。此外,金融业作为特殊行业,不同于普通工商企业经营,它需要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从业经验,而不是凭一股热情和勇气就能做好,其中的经营风险也很大。所以,小贷公司转制村镇银行必须有人才储备支撑。

  记者:不鼓励小贷公司去做银行,那么它们的出路在哪里?

  杨福明:对一个本身融资还不可持续的机构,不应该求多、求大。而要先在已有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发展路子,在“质”上寻求突破。这个“质变”不一定是变成村镇银行,而是瞄准合适的客户群,创新自身的融资及贷款模式。同时,要探索适合自身的风险控制机制,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部分小贷公司会转化为村镇银行。其他不具备条件者,可以通过行业重组整合,优胜劣汰后,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区域性联合组织,通过该组织向社会发行集合融资债券或者信托融资计划,建立可持续融资机制。

  记者:对小贷来说,规模放大与风险放大几乎是同时存在的。它们该如何去平衡规模与风险的关系?

  杨福明:降低放贷风险确实是小贷公司想要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小贷公司应坚持自身特色,充分发挥依赖地缘、人缘等非正规制度约束控制风险的机制,同时要坚持小额分散原则,机构和业务规模不必求大,这样才能有利于风险控制。作为准金融业,只有把风险控制做好了,才能获得长久发展。

  记者:对于降低小贷公司的放贷风险,你有什么建议?

  杨福明:除了选择优质的客户,以风险控制有一定保障外,外地有采用第三方介入的担保模式、联合贷款的形式等,可以借鉴。

  记者:国内外有否类似小贷公司的经营模式,可以借鉴?

  杨福明:在国内,内蒙古、山西等地的小贷公司发展状态良好,平遥模式和江口模式等也值得探究和借鉴,重庆开县小额信贷制度也有创新之举,它们的共性是重点扶持三农。而国外的多数研究认为服务穷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小额信贷组织最基本的两个特征,下一步我会对孟加拉乡村银行、印度资助小组及格莱珉银行等机构的目标客户和运营模式做比较分析,以提炼出对温州小贷发展有用的经验和措施。

  商报记者 黄泽敏 邵卢静

分享:

来源:温州商报

责任编辑:肖春华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