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内银行 >> 正文内容

存款搬家岂可霸王硬上弓 银行可开发“融资”存款

来源:国际金融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9日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李稻葵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应该有序地将银行里的存款引导出来进入股市,来扩大股市规模。”旋即引起市场热议。

  如何把银行存款有序引入股市?怎么来扩大股市规模?李稻葵先生并没有细说,他只是希望让股市承担吸纳流动性的“池子”,避免让中国10万亿美元的货币存量以及各种跨境热钱汇聚成“堰塞湖”。当然,让银行存款通过合规渠道流入股市也未尝不可,况且在法律上也没任何障碍。现行的《证券法》已将旧法中的第133条:“禁止银行资金违规流入股市”删掉了,考虑到银行资金入市属于银行监管范畴,受商业银行法等法律的归管,没有必要在证券法中规定,于是在现行《证券法》第81条规定:“依法拓宽资金入市渠道,禁止违规资金流入股市”,这为银行资金间接、合规进入股市预留了空间。

  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一直是政策管理部门严格防范的,由于其极易形成资产泡沫并会在泡沫破裂后伤及投资者并累及银行,因此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都是采取“间接”通道。比如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融入资金,用于自营炒股、打新股;证券公司等机构向银行申请股票质押贷款,将获得的资金投入股市;企业挪用银行贷款进入股市;个人巧立名目贷款用于炒股……

  银行存款进不进股市,不该由政策来诱导,也不该用负利率来强逼“存款搬家”,更不能用股市大扩容来化解流动性“堰塞湖”。如果强迫没有风险防控意识的储户变成股民,无非中国股市多了一批追涨杀跌者和“捐钱”者。但目前的情形非常危险,据央行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769亿元,同比减少1128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减少高达7003亿元,创下了2009年以来的新低。对于如此大规模的居民存款减少,有人调查大部分都流入了股市,被动的“存款搬家”主要是为了应对负利率和通胀预期。当务之急,给负利率的存款找一个合理、合规的通道迫在眉睫。因此,千万不能用“圈钱”的思维来“引导”存款进入股市。中国之所以储蓄率居高,老百姓除了用存款对冲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保体系不完善的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投资渠道单一,基金公司缺乏信托责任,股市又大起大落,普通老百姓又缺乏理财知识,从而很多人宁愿在负利率和高通胀预期下依然选择储蓄,而不愿意去股市冒险,其实这也是迫不得已。若在这种情况下“霸王硬上弓”,加快股市扩容速度,盲目地引导、诱导、规劝缺乏投资能力的老百姓将存款投入股市,这不但会加剧市场的波动风险,对普通老百姓也是不负责任的。

  显然,让“存款入市”一定要遵循主动、自愿的原则。

  如何让银行存款在这种原则下合规、有序地进入股市?我认为只有用融资融券中的“融资”方式将存款引入股市比较妥当,商业银行可以专门开发一款“融资”存款(便于监管和实现差异化储蓄),利率可以高于普通存款利率,这样融资者是在自愿借入的基础上杠杆买股,一旦投资失误则会被强行平仓,因此股市风险是由融资者来承担的,而不是由储户和银行来承担,反而储户有可能在“借资”的过程中可以获得高于存款利率的利息收入,可以主动地对冲通胀和应对负利率侵蚀,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通过“融资”又可以拓展新的盈利模式,也可以解决目前融资融券业务清淡的局面。有统计数据显示,前几批试点券商到目前融资余额不足百亿,参与融券的投资者更少,杠杆机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用“融资”机制将银行存款引入股市,会大幅增加“融资”的规模,会给中国股市提供更多的增量资金,用资本市场高效的资源配置来促进中国经济结构快速转型。

  (作者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分享:

来源:国际金融报

责任编辑:

[版权与免责声明]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联系方式 | 征稿启事 | 评论须知 | 站点地图 | 会员登录
主办:赣州市普惠金融协会
指导单位:赣州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 人民银行赣州市分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赣州监管分局
Copyright© 2009-2012 www.gzjrw.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赣州金融网 版权所有.
请使用IE6.0以上版本或将浏览器设置为兼容模式浏览本网站
赣ICP备18016875号-1 赣公网安备36070202000326号 技术支持:红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