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商业银行层出不穷的服务项目收费就饱受诟病。今年7月底8月初,面对日益强烈的公众质疑,价格主管部门和银行监管部门曾相继表态,已经起草了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将在征求各方意见后“尽快出台”。然而四个月过去了,银行收费未见减少,“尽快出台”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对公众而言还是个谜,记者多方求证,没人愿意给出谜底。
一个原本承诺会尽快解决的问题为何变成了“久拖不决”甚至“讳莫如深”的问题呢?莫非是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会渐渐淡忘,“大事化小”?其实公众不会遗忘,只会失望。
人们不禁要问,规范银行业收费咋就这么难?小额账户管理费、账单打印费、跨行取款手续费、短信通知费 银行收起费来立竿见影,甚至连个招呼都不打,规范起来却是蜗牛的速度。从7月底开始,大家从夏天等到了冬天,不要说法规出台,连个征求意见稿都没看到。有关方面的“尽快出台”到底有多快?
人们不禁要问,为啥公众没有知情权?即便是银行的收费有合规合理之处,但至少要让人明白为什么合规合理?即便是《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的出台要经过多个环节,但至少要让人知道现在走到了哪一个环节?即便是取消银行相关收费需要兼顾各方的利益,但至少不应该忽略公众这个最重要的利益。一个本来和公众息息相关的事情,怎么到现在公众连个知道的权利都没有了呢?
人们不禁要问,谁来维护公众权益?面对具有垄断地位的银行,消费者是被动的。因此,行业监管部门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关方面必须切断与银行之间的利益链条,不仅在必要的时候要发出声音,而且要行之有效,切实维护公众利益。
目前,银行收费问题有石沉大海之势。对于每个消费者而言,拖下去,失掉的也许只是每年多交的十元、二十元钱;对于有关部门而言,拖下去,失掉的却是公众对你的尊重和信任。十元钱与民心,究竟哪个更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