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环球网消息: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取“准生证”的最后一道障碍日前扫清。上周五,央行正式出台《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支付机构从事支付业务的最基本规则、申请人资质条件等进行了细化,并宣布从即日起开始执行。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细则有所松绑。随着细则的公布,第三方支付企业牌照发放进入倒计时。
据《羊城晚报》报道,业内消息称,最有可能拿到首张牌照的,将是一家国有资本背景的支付企业,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银联旗下的Chinapay(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被认为获“首发”的可能性最大。
条款松动支付企业“松绑”
据支付业内人士分析,此次正式发布的《细则》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变化不算太大,但进行了简化,征求意见稿中的60条细则简化为42条;更关键的是,之前被支付企业认为“穿上了紧身衣”的几个关键条款,在正式《细则》中进行了修改或删除,令不少支付企业感到压力有所减轻。
譬如,《细则》取消了“客户使用备付金缴纳支付业务手续费的,支付机构可以但只能为自己开立一个非银行结算账户专门用于核算支付业务手续费收入”的规定;“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非银行结算账户的,应当确保客户的货币资金到达支付机构的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后即可使用。支付机构不得为客户预支其尚未到达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的货币资金”的规定也在正式的细则中被删掉。
据了解,上述规定中的前款对拥有多个业务网点的预付卡企业来说,操作起来有相当难度。因为央行今年6月发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还规定,支付机构只能选择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备付金存管银行,且在该商业银行的一个分支机构只能开立一个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各家网点平时业务往来的银行都不一样,现在要求并入一个专用账户,这个工作量很大,能否实现也是个问题。”一位支付业人士称。
而上述规定中的后款,对面向行业的支付企业来说,若不能为客户垫付资金,那么“供应链融资”的功能将难以实现。两个条款的删除令企业预计,有关备付金的规定或将有所松动。但也有人士认为,备付金的情况在征求意见时就属于企业意见较为集中的部分,像备付金产生的利息如何处理都没有进行明确规定,因此也不排除央行会甄别不同的支付企业类别,如线上、线下、预付卡等情况,出台单独的进一步的细化条款来进行规范和约束。
此外,《细则》也不再要求从事网络支付的支付机构,要通过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或工商登记信息查询系统等对客户的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有效身份证明文件进行核实。缴存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的时间规定也未在正式文件中被提及,支付机构的高管任职资格相比之前也有所降低等。
首批牌照最快年内发放
《细则》的出台,令此前困扰支付企业的不少问题得到细化和明确,也令牌照的发放,正式排上日程表。
就在11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欧阳卫民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明确表示,首批许可证完全可能在年内发放。不少支付企业也认为,虽然年内时间紧迫,但由于此前第三方支付企业已进行报备,央行对部分支付企业较为了解,发牌或许只是流程问题。但业界的一个普遍共识则是:首张牌照将率先发放给一家具有国资背景的支付企业,而这个最大的可能或将降临在中国银联旗下的Chinapay即银联商务头上。
据了解,Chinapay是中国银联控股的银行卡专业化服务公司,主要从事以互联网等新兴渠道为基础的网上支付、企业B2B账户支付、电话支付等银行卡网上支付及增值业务。
业界预计,首批获得支付牌照的应不超过五家,除了“国字号”的Chinapay外,其他名额或将从支付宝、财付通、易宝、快钱、资和信等大型支付企业中产生。并将,据消息人士透露,支付牌照很可能会分为三类,即网络支付、预付卡以及收单服务。具体说来就是依据管理办法中对支付企业的大致划分,一是依托大型B2C、C2C网站的网关支付,如支付宝;二是通过销售点(POS)终端的线下支付;三是储值卡等预付卡服务。并且,支付企业可以申请一张或多张牌照。
国内一家大型支付企业相关部门人士向记者透露,对拿牌很有信心,该公司甚至已开始着手灾备中心的建设了。
相关报道 商场购物卡无需“领牌”
市民所熟悉的天河城、广百、友谊等的购物卡也属于预付卡,需不需要领牌呢?《细则》明确规定,此类卡片不属第三方支付中所指的预付卡范畴,因此无需领牌。 《细则》中指出,《办法》所称预付卡不包括以下四类:仅限于发放社会保障金的预付卡、仅限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预付卡、仅限于缴纳电话费等通信费用的预付卡和发行机构与特约商户为同一法人的预付卡。购物卡即属于其中的第四类。而据业内人士预计,像具有了小额支付功能的羊城通,或许也需申领第三方支付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