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16日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实习生 刘黛维) 2012亚太金融高峰论坛·贵州首届金融博览会暨投资理财节召开期间,中国投资担保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张信良在“担保业目前现状及对策”的分论坛上发表演讲,他认为,目前国内担保行业有市场监管需加力,呼吁完善制度,实现顶层设计。
民间担保市场大 战略定位是关键
张信良告诉记者,民间担保市场很大,关键是战略如何定位,如何与国有担保及政府合作,实现规范治理、结构完善、品牌提升、信用增级,实现政策性担保的信用文化、品牌文化,用民营经济的模式来治理公司,实现股东、银行、企业或者政府的多赢发展。
未来的发展机会很多,担保分为融资性担保和非融资性担保,还包括民间借贷担保,这些都是发展的机会。关键是如何定位,对本身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定位,不能有爆发的心态,要以做担保本业的心态。
张信良表示,目前与银行合作融洽,虽然现在因为“中担事件”和国际经济的疲软,导致担保业品牌和信用降低,同时很多担保公司自己经营的快速发展而不能代偿引起的信用危机,但这些是个别现象。
“目前一些规范、信用等级高、把担保作为本业、经营时间长、治理完善的担保公司和银行合作得较好,业务量猛增。”张信良如是说。
担保行业现状令人担忧 监管部门还需完善
对于担保行业的管理张信良则表示担忧,他说,对融资性担保和非融资性担保没有一个国家立法,且不断改换监管部门,导致担保业比较乱,管不住担保公司的人和财,只能管他的牌照,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介入灰色地带,同时在追逐高利润的情况下,就有一些不合规的做法。问题在于真正的监管部门又没有行政执法权,对违规事件的处理就只能做到通报批评,力度不够。
由于担保行业在中国刚起步,还时常出现用担保公司放高利贷的情况,或者很多人把担保行业作为典当行业来做。“现在担保业还没有银行业和保险业那么健康有序,导致其不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诚信系统的问题。”以担保行业人员的从业资格来说,银监会已出台六号令对其规定,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还是要有一个完善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国内融资担保公司发展得太快,但是制度跟进的不够,导致监管的缺乏;以及社会对担保不了解,以为担保业即为融资担保,而不知道还有科技担保、财政担保等这样的非融资担保,错误的认识导致担保行业的错误发展。
现在担保业看上去跑路的人不少,根据张信良的调研和观察,他认为其中有一个共性就是为了追求高额利润,而没有按担保公司的运行规则进行经营而产生冒进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三非”(非法集资、非法吸存、非法放贷);一抽(抽逃注册资本);一假(虚假资金);套款经营(和客户、银行合盟套款吃利差);拍脑袋投资(多产业投资经营;非专业人士从事担保业务等问题。
张信良分析,担保公司可以像信托公司一样做一些创新产品,如担保集合债、担保PE、担保小贷、担保租赁、担保基金等。这些都需要和其他金融机构做金融结构的整合,实现衍生品的发展,担保公司最后兜底,实现担保的发展。
如何打造担保品牌 信用和人性是核心
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综合处处长张义豪曾提出,要打造担保行业的自身品牌,目前担保行业没有一个响亮的品牌。
对此,张信良提出六点建议:一是要国际战略定位。担保是一个企业,就要取得相关部门的认证。二是要信息化的建设,一个规范的公司,首先是规范的流程和标准,作为一个优秀的担保公司,其软实力也是发展的根本,没有信息化、标准化、流程化谈何品牌。三是信用担保文化建设是核心。四是参与社会等级与公益建设。五是在审慎经营下赢利是基础。六是和国家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保持高度沟通。
张信良告诉我们“结合我从事十多年担保的从业经验,我认为现在担保业必须在审慎监管下自由发展,实现担保公司经营的宽松环境,达到为中小企业、微型企业融资,也为融资租赁、诉讼保全、工程担保等企业需求建立一个中介体,减少企业的各项成本”最后,他说,“我深信担保是一个好产业,对国有是公益,对民营是机会。未来的市场是民营控股,国有参与的良性发展机会和态势。”
专题推荐
为加强对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网络借贷行业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中国银监会、工业…[详情]